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爲何匆匆退出來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應稍遜正宮皇后慈安一籌,在陵寢規制上也會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體現等級差別。然而,鑑於慈禧的特殊身份,本來設計的陵墓無論在規制與質量上都與慈安難分伯仲,她本應心滿意足。但是,慈禧並不滿足,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使她不能甘心於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慈禧棺內底部鋪金絲織寶珠錦褥,厚七寸,下面綴大小珍珠一萬多粒,紅光寶石八十五塊,白玉二百多塊,錦褥上有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鋪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屍體上蓋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二萬五千字,綴有八百多粒珍珠。頭上的鳳冠由無數珍珠寶石嵌成,其中僅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一千萬兩。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慈禧的陵墓,學名叫做定東陵。一般來說,如果皇后死在皇帝之後,要和皇帝歸葬同一陵,清代只有孝莊皇后例外,單獨起了孝東陵。到了同治年間,一下子出了兩宮皇太后,所以,為慈安、慈禧修陵就成了清代破天荒的一次,最終慈禧選中普陀峪作為陵址。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開啟慈禧棺槨後,為什麼緊急退出?發生了什麼?雖然盜墓事件剛開始就受到各方的聲討,孫殿英剛剛盜了一半不得不作罷。但是慈禧的屍骨也被扔出了棺材。末代皇帝溥儀帶著滿清遺老前去收拾殘局,把慈禧的屍骨整理好重新放回棺材。因為之前的陪葬品幾乎都被搶光,但是溥儀太過寒酸,只好草草地陪葬了一些。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在計劃中並沒有開啟棺木的安排,只是清理地宮事宜等工作,開棺是由當地文物局臨時提出的,藉口想製作蠟像,想開棺照幾張像。而現場的專家學者們又拗不過,也可能因好奇心的驅使,所以一邊請示上級,一邊做著開棺的準備工作。問題在於上級部門意見也不統一,還要再開會論證研究,可一等便沒了下文,於是形成了不置可否的狀況。在靠近慈禧棺槨後,考古隊發現問題了,慈禧遺體被盜墓賊移出了棺槨,而且身上所穿的衣物也被拿走。而且地上灑落了大量珠寶,還有最重要的是慈禧遺體可能含有未發掘的文物,而這一切都需要先請示,並且還要將保護措施做到完善,保證文物一出來就被清洗真空保存。所以考古隊才會開啟棺槨後又退出來。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臺。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鉅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進入慈禧陵墓,打開其棺槨後,為何匆匆退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