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貴州省西南隅、雲貴高原東南端。黔西南州氣候多樣,給動植物生長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晴隆銻礦奇石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奇石多與銻礦石伴生。銻礦主要分佈在縣大廠鎮境內,探明的地質儲量為40.45億噸。

1970年代就在銻礦井內發現種類繁多的礦簇晶體和世界上最大的石膏晶洞,最長的石膏晶體劍柱2.4米,令地質界震驚。大廠因此被譽為“地質博物館”。

晴隆銻礦佔全省保有量的40%,儲量居全省第一,礦石品位在3%以上,品質極好,附生奇石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主要品種有:灰銻礦礦簇晶體,硫鐵礦簇晶體、紋石、方解石、變異二期方解石,紫色瑩石與重晶石共生晶體,氧化礦柱硫磺晶體、石膏晶體、貴翠等。

奇石通過工藝製作成為家居高檔的裝飾用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縣內曾舉辦多次“奇石展銷會”,奇石愛好者將其珍品一一展示,使參觀者大開眼界,讚歎不已。銻礦奇石,遠銷海內外,深受奇石愛好者的青睞。

薏仁米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興仁縣已經成為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薏仁米集聚地,被國家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薏仁米之鄉”稱號。薏仁米因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作為病中或病後體弱患者的補益食品,經常食用增強腎功能,同時具有防癌作用,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是一種美容食品。

普安龍溪硯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文明遐邇的龍溪硯,產於普安縣城西7公里處的九龍山。此山氣勢磅礴,九道蜿蜒起伏的赭紅色山樑,有如九條祥龍在此撲躍翻騰,故取名九龍山。山中有一清泉,從被稱為“龍溪”的窯洞中流出,因而稱為“龍溪”。在龍嘴外面開闊的沙灘上,深埋著大量的龍溪石,其顏色紫綠,像碧玉一般細緻。石中結晶的微粒,或金或綠,在陽光下熠熠閃光,為製作硯臺的上好石料。這就是遠近馳名的龍溪石。用龍溪石製作的硯臺,磨墨不滑不滯,細緻均勻,色彩青潤,添筆柔順,不傷筆毫。因其質地細密,蓄水不易蒸發,如餘墨已幹,只需要輕輕呵口熱氣,又復潮潤,餘墨依然可用。此外,由於此硯石質堅硬,也不易裂損和變質。

清咸豐年間曾在黔西南度過少年時代後又在光緒年間官居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對於“藏於山林,混於瓦礫”的龍溪石製作的硯臺尤為推崇和珍愛,在其《龍溪硯記》中這樣寫道:“龍溪之硯,即黑而津;金聲玉德,磨而不磷。”

從清乾隆年間普安貢生張良夔親手作出第一枚龍溪硯起,至今已有200年曆史。作為匠心獨具的工藝品,龍溪硯形狀多種多樣,有外方內圓形、腰形、荷葉形等。硯上的雕刻圖案,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其中有“二龍戲珠”、“壽星捧桃”、“犀牛望月”、“喜鵲鬧梅”、“鼠攀葡萄”、“羅漢打坐”、“螃蟹窺池”、“獅滾繡球”、“烏龍戲水”等,備受識硯者喜愛,遠銷國內外。

望謨柰李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柰李果形似雞心型,果大皮薄,可食率在93%左右,每年均在7月中下旬成熟,無大小年之分,最大單果重達218克,一般均在50克左右。此果耐存放,可長途販運,成熟時含糖量一般在14~18度,最高可達24度,食用後口感舒適,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食水果之一。

柰李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氨基酸,常食可延年益壽,並具有美容、抗衰老作用,常溫下存放期可達10天左右。

望謨柰李肉質鬆脆,味醇甜爽,清香持久,種植多年,現已漸成規模。

晴隆黃果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黃果又名甜橙,盤江八屬皆產,而以晴隆獨佔鰲頭。當地人曾這樣自豪地說:“不品嚐晴隆黃果,等於白來一趟晴隆。”

晴隆黃果的種植面積很廣,海拔750~1100米的河谷地帶及半山臺地均有分佈。沿波秧河一帶的碧痕區,沿大河橋、麻沙河一帶的雞場區,沿西泌河北盤江一帶的蓮城區均為黃果的主要產地,年產量達二三百萬斤以上,遠銷貴陽、昆明和港澳地區,以其有甜橙、夏橙、臍橙、綿橙、血橙等諸多品種而見長。這些品種,既有果大、皮薄、清香沁人的優良共性,又各有獨特的果型和滋味。1982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柑橘類果品評比會上,晴隆羊岐山的兩種黃果一舉評為全國甜橙優良品種第二名和第三名,真可謂大展風采,聞名遐邇。

望謨牛角芭蕉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黔西南是貴州省的芭蕉主產區。尤其是南盤江、北盤江下游河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熱,空氣溼潤,特別適宜芭蕉樹的生長。在河谷沿岸的溝谷坡地、田邊土角和村前寨後,皆生長著一片片青幽幽的芭蕉林。一掛掛芭蕉,垂吊在芭蕉樹上,十分惹人喜愛。牛角芭蕉,形似牛角,與普通芭蕉相比,它飽滿肥大,個頭均勻,皮薄肉嫩,香甜可口,糯性強,維生素含量高,不僅是貴州水果中的佳品,而且在重慶、成都及華北市場上也頗有名氣。果實最大的,每個有半斤重;而一掛最多的可達90多斤。

黔西南大紅袍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興義大紅袍是一種優質橘子。硃紅的橘皮,船形的橘瓣,甜津津的橘汁,讓人傾心。

大紅袍在興義已140多年的種植歷史。《興義府志》稱:“橘產興義縣與普安廳交界之頂效者佳,媲美於蜀、粵、閩橘”。以具有色澤鮮豔、個大皮薄、汁多味甜、果肉細嫩、易於貯存的特點而受歡迎。大紅袍高產優質,一株果樹最高年產可達1000斤。據貴州省農業科研中心實驗室化驗分析,每100毫升大紅袍果汁含糖為7. 38克,含酸0.44克,可溶性固形物為10%。1982年,在貴州省和全國果品鑑評會上,大紅袍被推為全省紅橘之冠,併名列全國果品前茅。現遠銷我國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大紅袍”的美稱,還有一段來歷。原來,其前身本是川橘,清道光年間,一位叫陳以藤的老人由四川遷至興義,發現兩地氣候土壤相似,便不遠千里返回故鄉,跋山涉水,運來400多株川橘在興義種植,3年後便綠樹連畦,結下橙紅光亮的碩果。這位老人倜儻大方,衣著出眾,每逢進城,頭戴大紅風帽,身披大紅袍子,這套脫俗的打扮格外引人注目,於是有人送了他“陳大紅袍”的雅號。果品上市之後,人們感激他苦心經營造福地方,就把“陳”字略去,稱他種植的紅橘為“大紅袍”,他住家和種橘的地方,從此被改稱為“橘園”。

黔西南刺梨

全國特產博覽——黔西南州

刺梨果不愧為VC之王!100克鮮果食用部分,有的含維生素C高達3500毫克,平均也在2000毫克以上,其維生素C含量高於一切水果蔬茱,約為甜橙的50倍,紅橘的100倍,梨、蘋果的500倍,獼猴桃的10倍。貴州農學院教授、營養學專家羅登義早在其1945年發表的《營養論叢》一書中就指出:正常人每日每人吃刺梨半個即可滿足其維生素C(包括維生素P )的需要。

剌梨果在黔西南州很多地方遍山皆是。刺梨果是黔西南州的特產野果,《黔滇紀遊》中稱:“刺梨野生,夏花秋實,干與果多芒刺,味甘酸,食之消悶,煎汁為膏,色同楂梨……移之他境,則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