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站出來舉報貪官?|政見CNPolitics

为什么站出来举报贪官?|政见CNPolitics

为什么站出来举报贪官?|政见CNPolitics

如何讓民眾敢怒並敢言,是加強反腐敗社會文化的關鍵課題。

馬亮/政見觀察員

为什么站出来举报贪官?|政见CNPolitics

在打擊政府腐敗上,加強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力度固然重要,企業和民眾的舉報也值得重視。在同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普通老百姓能夠直接接觸貪腐內幕。如果他們願意且敢於檢舉、提供線索,則會大大有助於政府部門發現和抑制腐敗問題。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地通過不斷努力,營造了腐敗零容忍的社會文化——民眾在舉報貪腐線索方面發揮的重大作用,往往使政府官員不敢貪腐。但是,中國大陸民眾會不會檢舉貪腐?他們又為什麼會舉報貪腐問題?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和中國中山大學的兩位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老百姓舉報貪腐的意願和行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願意舉報貪腐的民眾主要受到維護社會正義的理念驅使,而實際舉報貪腐的老百姓則多是出於社會公益的初衷。與此同時,當地的社會文化也會影響民眾是否會選擇舉報貪腐。

什麼影響舉報行為?

研究認為,民眾的舉報意願和行為會受到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這包括民眾個人的態度和經歷、民眾所處的社會文化、以及政府部門打擊貪腐的力度。

研究人員認為,民眾對腐敗的容忍程度會影響其舉報貪腐的傾向和行為。如果民眾無法忍受貪腐,將貪腐視為眼中釘和肉中刺,那麼他們就會更有可能舉報貪腐;反之,如果民眾認為貪腐稀鬆平常,是可以接受的社會規範,那麼他們就不太可能舉報。

當地的貪腐嚴重情況也會影響民眾對舉報的態度,但是其影響可能較為複雜。一方面,嚴重的貪腐現象會讓民眾認為有必要挺身而出,對有違社會公德的問題說“不”;另一方面,如果貪腐肆意橫行,民眾可能擔心憑一己之力難以應對,甚至可能得不償失,在考慮是否舉報時也會三思而後行。

當地的社會文化也會影響民眾是否舉報貪腐。比如說,包容性較強的地方文化就會鼓勵民眾舉報;反之,戾氣較重的社會文化,則會抑制民眾去舉報貪腐。

研究人員假設,政府反貪部門打擊貪腐的力度,會對民眾舉報產生兩種反向作用,即互補作用和替代效應。一方面,政府部門打擊貪腐可以提振民眾信心,使民眾感受得到自己對公共利益的貢獻、並願意為之付出與貢獻;另一方面,政府打擊貪腐則讓民眾認為自己的舉報可能無足輕重、從舉報獲得的效用也會降低、並且可以“搭便車”不勞而獲。

廣東調查證據

研究者通過抽樣調查法收集了廣東省各市縣的居民調查數據,共計超過五千人。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三成的人曾經遇到貪腐經歷。在這些人中,僅有8%的人會去舉報貪腐;在沒有貪腐經歷的受訪者中,有54%的人考慮在遇到貪腐時會舉報。

總體來看,36%的人中遇到貪腐時傾向於舉報,只有3%的人會採取實際行動。這個比例高於政府披露的數據,即只有0.6%的民眾舉報貪腐。這可能是因為民眾和政府對貪腐舉報的定義不同、或者許多民眾的舉報未能計入政府統計數據。

研究人員在問卷中加入了許多題目,反映了民眾對舉報的態度和行為,以及是否能夠容忍貪腐;同時,問卷還包括受訪者對中央和地方貪腐與反腐敗的主觀評價、並取各個城市居民回答的平均值來衡量地方文化;研究人員還從地方政府獲得最近年份的腐敗案件和反腐敗工作情況,用以衡量當地的貪腐程度和反腐機構的工作情況。

研究顯示,對沒有貪腐經歷的受訪者來說,他們越是對腐敗不能容忍,則當地基層幹部貪腐案件數量越多、民眾越傾向於舉報貪腐。與此同時,年輕、低學歷和低收入的受訪者更有可能舉報貪腐。就實名舉報來看,民眾認為當地腐敗越嚴重、對地方政府的反腐敗越不滿意時,就越不會傾向於實名舉報;如果當地貪腐案件總量較多,民眾也傾向於不實名舉報。換句話說,在地方政府腐敗程度不那麼嚴重、民眾對地方政府反腐敗工作感到滿意時,就越有可能實名舉報。如果遇到貪腐經歷,年齡較大和學歷較低的受訪者更傾向於實名舉報。

對曾經有貪腐經歷的受訪者來說,民眾如果認為中央政府的腐敗程度越嚴重時,當地高官落馬越多、他們就越傾向於不舉報;如果當地基層幹部被抓較多,那麼民眾反而更傾向於舉報。學歷較高的受訪者更傾向於不舉報,其他人口統計特徵的影響不明顯。就實名舉報而言,對地方政府反腐敗工作越滿意、當地高官落馬情況越嚴重,民眾就越傾向於匿名檢舉。

將舉報傾向與實際舉報行為相比較,可以發現地方腐敗越嚴重、民眾對地方反腐敗越不滿意,則民眾越傾向於舉報貪腐。政府抓捕的高官越多,民眾越不會採取實際行動。但是,政府抓捕的基層幹部越多,民眾越傾向於實際舉報。這證實了舉報既有互補或擠入作用、又有取代或擠出效應。民眾認為自己在檢舉高官方面收效甚微,而在舉報“眼前”的基層幹部方面則略勝一籌。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反貪機構偵辦的大官和小官的數量會對民眾舉報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

實名舉報說易行難,民眾可能“敢怒不敢言”,但是實名舉報恰恰是最有效的方式。比如,新加坡貪汙調查局的數據顯示,該國民眾實名舉報的比例較高,而這些舉報也成為偵破腐敗案件的主要線索。如何讓民眾敢怒並敢言,可能是加強反腐敗社會文化的關鍵課題。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請輸入標題 bcdef

參考文獻

Su, Xuhong, and Xing Ni. 2018. "Citizens on Patrol: Understanding Public Whistleblowing against Government Corrup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doi: 10.1093/jopart/muy011.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近期文章推薦

为什么站出来举报贪官?|政见CNPoli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