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米芾書法

“書奴”一說,或出自於唐代亞棲《論書》:“凡書通即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後皆自變其體,以傳後世,俱得垂名。若執法不變,縱能人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此是書家之大要。”

書要變,不得處處摹擬古人,否則即為“書奴”,而講到書奴的時候,大多都持有貶義。當講到一個人的書法,像極別人的時候,總是義憤填膺,不屑一顧的說“書奴”,但回頭想想,要想做一個能得神、得韻、得法的書奴,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吳琚書法

吳琚,字居父,號雲壑,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南宋著名書法家。約生於南宋紹興間,卒於慶元間,主要活動於孝宗、光宗和寧宗三朝。

吳琚後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諡忠惠。其著作有《雲壑集》。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吳琚《急足帖》| 日本高島氏藏

吳琚性淡泊好古,工詩詞,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論詩作字。擅正、草,工行書,極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氣格。《江寧府志》雲:“琚留守建康,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酷愛古梅,日臨鍾(繇)、王(羲之)帖。”大字極工。

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跡,乃為吳琚所書,今六大字額仍存,佳書為名山增輝。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後人認為南宋著名書法家中,得米襄陽筆墨神韻者,應首推吳琚。

吳琚的書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難與米芾書法分辨的。清安岐《墨緣匯觀》記其《壽父帖》雲“初視之以為米書,見款始知為雲壑得意書”。

另如清代鑑賞家曹溶誤定吳琚的《雜書十帖》為米書。雖然吳書極近老米,但究竟與米書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吳琚書法有圓熟過之之嫌,終不及米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瀟灑俊宕之氣。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吳琚《雜詩帖》(選頁) | 紙本 | 26.3×12.5cm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熙載《藝概》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在書法的終極階段,書即是人,人化於書,書奴的書法總歸不可能完全像本主的做法,無論其臨摹學習的有多像,終歸還是有破綻的,吳琚未落款的作品,曾經被誤認為是米芾的作品,但最終確認那就是吳琚的。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吳琚《行書蔡襄七言絕句一首》| 絹本 | 98.6×55.3cm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雲:“琚書自米南宮外,一步不窺”,“琚書似米元章,而峻峭過之,”吳琚的書法自然有其自身的特點,不是吳琚不想像,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像。

吳琚可以說是南宋米芾的忠實的粉絲,甚至為了效仿米芾,充分利用其作為太后侄子的特權,宦跡在米芾的為官、生活地轉來轉去。書法是人生閱歷、生活、情感、思維等等諸多的綜合體現。

對於“書奴”吳琚而言,欽慕米芾的風度、豔羨灑脫,“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他對米家基業的守成超越了米友仁、王庭筠。。

論書法粉絲的忠實度,誰也比不上米芾的粉絲吳琚

《壽父帖》 | 紙本行草書 | 22.5×48.7cm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