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总攻·决战重庆丨感动重庆的执行干警

重庆法院在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过程中,充分发扬昂扬奋发的顽强斗志、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忘我工作、勇往直前的先进典型。游晓彪、陶朝斌、邓尧姚就是其中的三位。

游晓彪:执行路上群众利益大于天

他因工作中经常在电脑上批示文件,左眼视网膜脱了两次,做手术还没到出院时间,就戴一个黑眼罩来上班。一时法院干警们笑称,我院来了个“独眼龙”局长。

执行总攻·决战重庆丨感动重庆的执行干警

他既是领导心中忠诚可靠的好助手、干警心中可亲可敬的好领导,又是同事心中团结共事的好战友、朋友心中宽仁友善的好兄弟,也是老人心中百般孝顺的好儿子、爱人心中相濡以沫的好丈夫、子女心中刚毅坚强的好父亲,更是群众心中敬业奉献的好干部。他就是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游晓彪,人称“铁”局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游晓彪在法院工作多年,是从书记员做起的,深深了解长期以来客观形成的执行工作严峻形势,执行难问题已然成为人民法院多年未解的问题,执行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主动出击,马上推进,才能最终取得解决执行难的最后胜利。他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等十几个规范性文件,狠抓执行落实,极大地提高了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执行是最后关口,必须让判决变成老百姓的‘真金白银’。”这是游晓彪心中定义的执行工作。2017年的5月,正当在会议室研究处理一起大型房地产破产案时,游晓彪的左眼突然一阵疼痛,他一边用手捂着眼睛,还一边说,大家继续,但在领导和同事们“逼着”去医院就医时,经检查,原来是视网膜即将脱落,需要要做手术,在住院期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坐不住了,他关心案子执行的时展,更关心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他硬是带着个遮眼罩就跑回办公室进行办公。被大家戏称,“独眼龙”局长。

“你们周五把文件写出来,从门缝塞进来,我周六周日来批。”他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条分缕析,思考着破解执行难题的对策。

他经常说,“我们执行局是一个大家庭,做事要加油打伙一起干,我都做一点,干警们就能少做点。”

多少个喧嚣的节假日,他“躲”在办公室里独守着那一份寂静,默默地批阅着各种文件。同事评价他总是“来得早,走得晚”“不知道啥叫累”“铁打的汉子”。

他经常对局里的干警说,法官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而且比一般职业会受到更严格的职业道德约束。它要求你坐的直,站的稳,走的正;它要求你慎于交往,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歪风邪气;它要求你谨于言行,切莫在权力的漩涡中眩晕;它要求你恪尽职守,自觉推行奉献精神;它要求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要尽力做好。

“没有努力干不成的事,只有怯懦解不开的结。”这些年来,游晓彪凭借压不倒、打不垮的执着信念,敢拔钉子案,敢啃硬骨头,先后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执行攻坚战。他瞄准大案难案,进行“歼灭性”攻坚;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战术性”攻坚;着眼全局,统筹兼顾,进行“战略性”攻坚;严厉打击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压制性”攻坚;加强联合惩戒,进行“集群性”攻坚,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执行歼灭战。

自最高法院部署“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专项工作以来,渝北法院执行局以“四个基本”总体目标、三个90%具体任务、第三方评估体系以及最高法院考核体系为导向,细化工作举措、优化人员配置、强化配套保障,全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2016年以来,共受理执行案件39336件,执结34099件,执行到位金额累计达73.6亿元;该院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审判执行特别贡献法院,并在2017年度获评“全市执行工作先进法院”荣誉称号。

陶朝斌:攻坚进行时执行局长带病奋战一线

5月29日,重庆市巫山县城周围空气潮湿、天气闷热。这样的天气变化,对于巫山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陶朝斌来说,更感不适。他虽然手提引流瓶,但依然坚持在江东新区强制执行现场。

执行总攻·决战重庆丨感动重庆的执行干警

4月13日,正在接待当事人的陶朝斌,胸腔猛地一阵疼痛,身体斜躺在坐椅中。几天后,他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月20日,被迫住院开刀,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医生建议他住院休养一段时间,不能再劳累了。然而,过了一周,他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和家人的反对,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今,陶朝斌每天带病坚持上班、布置工作。

“为让巫山法院执行工作,特别是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能够按时完成,陶朝斌可谓功不可没。”巫山县人民法院院长成春说,基层法院的执行难一直是软肋,主要是履行能力、兑现能力偏弱,“像陶朝斌如今的身体情况,胸腔上依然还插着积液引流管,每天上班带着药,完全可以申请病假,在家休息,但他没有这么做。”

为了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陶朝斌主持制订了《巫山县人民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实施方案》和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路线图。将全局执行干警分为5个执行组,每一组组成一个执行案件合议庭,分别执行相应辖区的执行案件。局长、副局长、执行组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陶朝斌的积极协调下,该县法院建立了执行指挥中心,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执行案件,该处理的处理,该打击的打击,该拘留的拘留,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为了研究案件,吃透案情,陶朝斌长期提前上班,推迟下班。由于长期得不到较好的休息,陶朝斌积劳成疾。但是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一直强忍病痛的折磨,始终带领全局干警奋战在执行第一线。

“当下正是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时刻,我必须看着每项工作的进展,心里才踏实。我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执行局需要我,我不能偷懒,更不能缺席!”陶朝斌说。

邓尧姚:工作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

她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而无我的加班加点,有次在周末加班后回家吃饭,累的吃到最后几口饭时竟然在饭桌上睡着了,嘴里还含着一口饭……她叫邓尧姚,是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聘任制书记员,2012年夏天,她大学毕业后,考入了重庆渝北法院被分配到执行局,成为了该院的一名书记员。

执行总攻·决战重庆丨感动重庆的执行干警

6年来,她辅助法官执行各类案件3000余件,送达、记录、在网上录入执行节点,装订各类案件卷宗和合议庭笔录,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接待过形形色色的各类当事人上千人次,没有与当事人发生过一次争吵;解答过当事人各类希奇古怪的问题,没有出现过一次错误。她出色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对她的关爱,也赢得了同事对她的敬佩,连续三年被院里评为优秀书记员以及被渝北法院执行局聘为教导书记员的老师。

与邓尧姚工作三年的执行局女法官潘先静说,有一天无意间翻到了邓尧姚的工作笔记,好厚一本,很细致的记录,里有好多感动。记得去年10月份的一天,当那个执行申请人因执行没有得到兑现,在法院接待室胡乱怒斥我工作不到位的时候,我虽心酸但无言以对,因为案件数量太多、真的记不清那起案件做过哪些执行工作,却从未料到邓尧姚在旁边的那一番回复。她说“某月某日,我们打电话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称某日主动会来,我们还通知您到时也来,难道您忘了?某月某日,被执行人爽约,我们当面通知您提供被执行人准确住所,您称被执行人已跑路、现在的居所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要求宽限时日,难道也忘了?某月某日,您突然致电称被执行人已找到,中午饭点我们都没来得及吃饭就朝您送指示的地方去了逮人,结果到了,您说对方已走,难道都忘了?……”

书记员工作更像是一根线,将整个执行过程串联起来。在渝北区法院执行局,像邓尧姚这样一群平凡而不简单的聘任制书记员共有58人。

聘任制书记员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司法改革中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审判、执行辅助人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在平日与法官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更有师徒般的感情、亲人般的情谊。法官对于书记员也是毫不保留,而这一群人,对工作只有兢兢业业,却少有怨言,更鲜有计较福利或得失的。正如邓尧姚所说的“工作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

文字整理:市高法院执行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