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国际禁毒日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正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全市法院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公开开庭审理涉毒案件、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整体情况和相关做法。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01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6月25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2017年以来辖区两级法院审理毒品案件的情况,总结出辖区毒品犯罪七个特点,并公布五起典型案件。

该院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两级法院审结毒品犯罪一审案件772件、二审案件148件,判处罪犯826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106人。与以往同期相比,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上升,禁毒形势严峻。

据该院新闻发言人介绍,辖区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案件高发地区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万州、梁平、奉节三区县,2015年至2017年,三区县毒品犯罪案件总数分别为165件、277件、315件,分别占辖区同期毒品案件总数的57.49%、58.19%、56.25%;二是毒品来源地更加分散。2015年以前,流入渝东北地区的毒品主要来源于云南。近年来,多起案件毒品来源于广东、四川、浙江、广西以及重庆主城等地区。该院审结的72件毒品犯罪一审案件中,查清毒品来源的48件,其中来源于广东24件、云南9件、四川3件、广西2件、重庆主城区9件;三是犯罪类型较为集中。772件毒品犯罪一审刑事案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354件、容留他人吸毒333件、非法持有毒品81件,分别占比45.84%、43.13%、10.49%;四是共同犯罪较为突出。该院2017年审结的16件毒品犯罪案件中,多人共同犯罪案件7件,涉案人数28人;五是作案手段更加隐蔽。贩毒分子使用多部手机、多个号码,同时通过微信、支付宝、QQ等多种方式联系,行话、暗语千奇百怪,手段十分隐蔽;六是特殊群体毒品犯罪问题突出。判处的罪犯中,具有以贩养吸、毒品犯罪前科、累犯三种情形的罪犯占比高达48.29%。重大疾病患者参与毒品犯罪时有显现,如谭某等6人贩卖运输毒品案中,两名被告人系艾滋病患者,为法院量刑和刑罚执行带来相当困难;
七是零包贩毒案件增多,此类案件交易量微小,毁灭证据迅速,打击难度较大。

针对毒品犯罪的特点,该院新闻发言人表示,辖区两级法院将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严打”“快打”高压态势,强力遏制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工作力度,将禁毒专题宣传教育和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采用庭审观摩、展板专题宣传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拒毒、防毒意识。

02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禁毒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对6起一审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共10名被告人进行宣判,涉及冰毒11.3公斤、麻古3.9公斤。

2017年以来,重庆五中院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对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共审结一审毒品案件84件162人,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上刑罚76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37人,判处10年以上刑罚的比例为69.75%。重庆五中院在审理中发现,近年来我市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毒品犯罪组织化趋势明显,团伙犯罪渐成常态。从今年审结的案件来看,2个被告人及以上的案件14件,占总案件数的42.4%;3个被告人以上的案件8件,占总案件数的24.2%,比去年的20%上升了4.2个百分点,毒品犯罪活动日益向团伙化方向发展,呈现出组织结构严密、内部分工明确的特点,在制造、运输、贩卖等环节相互配合,形成犯罪网络。在被告人张某某等8人贩卖、运输毒品罪中,被告人之间对出资购买毒品、改装车辆运输毒品、毒品的销售均有着密切明确的分工。

二是制造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上升,“市内制毒贩卖”的趋势逐步明显。2018年以来,重庆五中院受理的一审毒品案件33件,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的56.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受理的25件也有较大增加。其中,制造毒品犯罪案件7件,占比2018年重庆五中院受理的一审毒品犯罪案件五分之一,比2017年全年仅受理1件毒品犯罪案件增长600%,呈明显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市的毒品犯罪行为方式在此前的“市外购毒进市内贩卖”之外,已开始逐步出现“市内制毒贩卖”的新态势。在胡某某等18人贩卖、制造毒品罪中,用13包制毒物品羟亚胺制造毒品氯胺酮以及在永川区红炉镇用59包制毒物品羟亚胺制造出固态氯胺酮净重599公斤、液态氯胺酮净重608.4公斤,全案涉案毒品更是高达1.2吨,为重庆建市以来制毒规模最大,涉案毒品数量最多的毒品案件。

三是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网络化,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重庆五中院通过审理发现,为了逃避打击,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购买者和贩卖者大多采取网络线上联系、线下交易,“钱货分离”的方式进行,毒品贩卖的上家与下家之间一般不见面或不认识,往往采取雇佣临时人员接取毒品。为了进一步逃避法律制裁,毒品犯罪案件中甚至出现了电子汇款、银行汇兑等付款方式,进一步增加了侦查难度。在被告人宋某某等4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中,宋某某的上家通过一名不明身份的妇女将毒品交给宋庭全指定的毒品接取人手中,在宋某某的银行账户上没有查到资金异常往来的情况,账户上没有大额交易记录,且宋某某是零口供,作案手段异常隐蔽,给认定其犯罪事实增加了不少难度。

03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6.26”国际禁毒日,火炉重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上午气温即飙升至36℃。酷热之下,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法官在社区暨庭审进街镇”活动如约来到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环湖雅居社区,现场审理、公开宣判一起贩卖毒品罪案件并进行普法解读。人大代表、百余名社区居民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旁听庭审。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04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黔江区法院围绕2018年国际禁毒日“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主题,开展了“我向毒品说不”的禁毒宣传活动,旨在普及禁毒知识,弘扬禁毒文化,让青年学生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犯罪。

黔江区法院邀请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60名学生及部分社区群众旁听了贩卖毒品罪的庭审,庭审结束后,该案法官围绕“不因好奇去吸毒,不受诱惑去贩毒”向青年学生进行了普法教育,让青年学生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犯罪,勇于、敢于向毒品说不。

据了解,2017年至2018年5月,黔江区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2件60人,其中共同犯罪8件,累犯、再犯22人,判处5年以上刑罚19人。

05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6月25日下午,南岸法院与流动人口大、人户分离明显、涉毒人员较多、旧城改造突出的弹子石街道、弹子石派出所联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宣传活动。

活动中,南岸法院周俐莎法官走进弹子石街道为辖区居民、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共计100余人送上了一堂题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专题讲座。周俐莎法官分析了近年来南岸法院在审理毒品犯罪呈现的新特点,通过真实的贩毒、吸毒案例,提示传统和新型毒品的种类、特性、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引导群众树立禁毒防毒意识。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在弹子石宏声广场,南岸法院、弹子石街道、弹子石派出所的干警和社区干部们通过摆放禁毒宣传展板、张挂宣传图片、现场咨询禁毒知识、派发宣传资料、现场群众签名等方式,向过往的群众传达禁毒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防毒拒毒的基本知识。活动当天,共发放《我向毒品“say no”》、《感恩生命 健康生活》宣传手册4000余份,南岸法院周俐莎、苏昌伟、覃峰法官现场提供答疑解惑、法律咨询服务20余次,过往群众纷纷在“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巨大横幅上签名。

06

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丨打击毒品犯罪,我们是认真的

为进一步加强禁毒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广大民众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意识,6月25日上午,涪陵法院珍溪法庭联合百胜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安监办、禁毒办、信访办等多个部门、单位,开展了以“感恩生命、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主要采取悬挂横幅、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摆放禁毒宣传板、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毒品的品种、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应采取的措施、吸食毒品后出现的症状以及涉毒违法犯罪等知识。本次活动共计发放1000余份宣传资料,使广大民众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了自觉拒毒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的氛围。

供稿:各相关法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