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项伯在鸿门宴前后的表现?

小帆帆666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把刘邦杀掉,以致留下后患,成为千古之恨。人们每论及此,扼腕之余往往说他头脑简单、目光短浅、沽名钓誉、有勇无谋、优柔寡断等等,总之一大堆错误和过失。在不少人看来,当时一剑下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哪有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可悲结局!

 依愚见,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鸿门宴非寻常之宴,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牵制,决非快刀斩乱麻,可以“一刀切”的。虽说项羽在玩弄权谋方面虽不及刘邦那样技高一筹,但绝不至于如众人所说的愚笨到常人都能看得出、想得到,而他竟然看不出、想不到的地步。他毕竟是三军之帅、一世之雄,他能得半壁江山,不全是浴血奋战的结果,内中也玩弄了不少权谋。把他看成一介武夫,这本身就是个笑柄。鸿门宴上,他迟迟没有下手,确实有上面说的个性因素、心理因素,也有双方军事力量强弱、人心向背等外界因素,笔者以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项伯这个人,具体地说是他施加的影响。对项伯决不可小而视之。

 项伯虽是个缺乏远见、才智驽钝的平庸之辈,却也是个信守封建伦理道德并身体力行者。由于他和张良都有“知恩必报”之心,使得刘邦于偶然之中得以与他结识。刘邦看出他为人笃信不疑这点,对他百般笼络,并请他向项羽传达“臣之不敢倍德也”的虚情假意。这一招果然奏效,项伯即回营安排鸿门宴。项伯也确实看不到项刘之间的生死存亡的利害关系,他想的是既要保全张良,还要使张良的恩主刘邦安然无恙,这样才算是“救人救到底”了。于是在此之前,他对项羽晓之以仁义,要项羽对刘邦“善遇之”。而项羽为了改变留在世人心中“多行不义”的形象,也便出口千金一诺。这就为宴上未杀刘邦埋下了一重大伏笔。

 项羽既然向叔父作了“善遇之”的应诺,即使刘邦反复多变,说话不算,但在叔父面前还得表示“信用”。再者他身为三军统帅,若再言而无信,不仅威信大失,而且人心大失,后果严重。所以宴上任凭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只好“默然不应”。这样,项伯不仅对人信而不疑,还促使项羽信守诺言,从而使刘邦最终逃过了这一劫。

 秦汉之际,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已经确立。“君臣、父子、夫妇”,“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宗法等级观念及人与人之间关系虽到西汉才归纳为“三纲”“五常”,但在秦汉以前早已形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家对此多有阐述,如“仁者,爱人”;“敬长,义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故无分(等级)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大利)也”等。

 项羽项伯侄叔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反秦的历史风暴使项氏家族卷入了这场斗争。项羽在军营中至高无上,可自立为“西楚霸王”,但在家族中他也只能认定自己的位置。项伯虽是项羽的部下,在家族中他却是项羽的叔父,其间的宗法等级关系是不可松动和逾越的。再者,项伯昔日为楚左令尹,是仅次于令尹的国家军政长官,今日虽官位不在,但身份还在,项羽是不能不买账的。项伯要项羽对刘邦“善遇之”,名为劝说,实为正告,是不可不听的,否则大逆不道,当然项羽也不会这样做。席间,项伯眼看项庄舞剑意在击杀刘邦时,即离座拔剑起舞,以身蔽护,项羽对此亦无可奈何。倘若此时不是项伯而是别人,则将是另一番情景了。道理很简单,项伯者,季父也,其意不可违抗。

 总的来说,鸿门宴上项羽未杀刘邦,项伯起了很大作用。是他提出了对刘邦“善遇之”的主张,是他使项羽对此作了承诺,是他以叔父的身份使项羽许下的诺言必须信守,又是他以叔父身份在刘邦危急之时亲自出来保护,才使刘邦在鸿门宴上免于一死。而仁义、伦常、报恩等道德意识成了制约项羽行为的一根绳索,绳索的另一端却是操纵在项伯这个不起眼的人物手中。





蚂蚁传统文化


很多人被项伯拙劣的表现、憨厚的举动迷惑了,认为项伯过于迂腐,救了刘邦,害了项羽。其实他骗过了所有人,他才是人精,把刘项玩于股掌之间,鸿门宴前后实现人生的大转折。

为什么要摆鸿门宴

项羽、刘邦分兵攻击秦军,项羽率领的楚军正处在鼎盛时期,干掉了秦王朝最后的一支精锐部队——章邯部队,坑杀了二十万秦军,让秦王朝闻声胆寒。

项羽与秦国主力部队胶着时,刘邦占了大便宜,长驱直入,攻入秦王朝的国都咸阳。秦王子婴一看大势已去,保命要紧,脖子上系着白绸子、捧着玉玺投降了。

刘邦看到秦国都花花世界就膨胀了,他想起当时出兵时,楚怀王对他和项羽说:"先入咸阳为王。"于是他把这话当真了,关上了函谷关大门,想断了项羽进咸阳的念头。

其实刘邦没搞明白,这是楚怀王使的离间计。当时项羽有废掉怀王,自立为王的念头,早就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杀死了卿子冠军宋义,抢了军权。楚怀王惹不起项羽,就想通过这个毒计,让刘项二人争夺关中王,他就可以渔翁得利。

项羽想入函谷关,结果吃了闭门羹,大怒,攻下了关口,直奔咸阳,找刘邦算账。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吓傻了,函谷关被项羽轻易拿下,说明自己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于是离开咸阳,屯兵霸上。

但项羽余怒未消,加上刘邦手下有个叫曹无伤的讨好项羽,说刘邦要称关中王。范增更是鼓动项羽杀了刘邦。

项伯为什么要向刘邦报信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年轻时为了楚国复兴行走江湖,练就了喜形不露于色的本领,甚至装傻充愣。

项伯得知项羽要杀刘邦的消息后,打着报恩的招牌跑到汉营,向张良报信,其实是借口,他如果真的想帮张良,等项羽打败刘邦后,再救不迟,项羽肯定会给项伯这个面子。

项伯明着是找张良,其实是给刘邦报信。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主要是对项羽没有信心。

项羽军力强大,作战勇猛,但办事优柔寡断,胸无大志,只想称王,没有帝王的志向。刘邦流氓出身,起初聚集乌合之众,实力不济。但是在张良、萧何、韩信的帮助下,力量逐渐强大,特别是这次攻占咸阳后,一改一往贪财好色的流氓习性,说明他有称帝的打算。

于是项伯就留了个心眼,他不想在一根绳上吊死,他准备脚踩两只船,翻了一只,还能上另一只。他想好后连夜找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张良,名义上是为报答恩情,实际上是给刘邦送信。因为他知道,张良侠肝义胆,当年敢袭击秦始皇的车队,现在肯定不会因为害怕项羽而丢下刘邦不管的。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张良马上告诉了刘邦。刘邦这人是个很接地气的人,他没有架子,见到项伯后先叫大哥,亲的和一家人似的。然后又要把姑娘许配给项伯的儿子,把项伯哄得都忘记自己姓项了。然后刘邦话题一转,请求项伯邦他渡过难关。

鸿门宴上项伯在救谁

刘邦来到鸿门,项羽威武的躯壳里,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女人心,本来是一肚子气,一看比他大两轮的刘邦向他低头赔罪,就抹不开面子,拉着手好得像一家人。这就是项羽的软肋,也是他无法成为帝王的原因之一。

看着项羽这不争气,范增很着急,宴席期间让项庄表演剑术,伺机刺杀刘邦。项伯一看这可不行,如果刘邦死了,他的如意算盘就全乱套了。于是拔出佩剑,保护刘邦,也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果然如项伯的预料,项羽最终没有成气候,死在了垓下。刘邦没有亏待项伯,当皇帝后,封他为射阳侯,赐他姓刘,这回真的成一家人了。不过,刘邦忘性挺大,忘记了当年儿女亲家的许诺。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项伯导演的非常出色,他精心布局,掌控事态发展,项羽、刘邦、张良、范增、项庄在前台眼花缭乱的表演,自己客串一下,便成为了大赢家。


聋王异史


我认为,项伯在鸿门宴前首先是泄露军事秘密给敌人,让敌人做好应对的周密计划;鸿门宴中,常以身保护沛公,是叛徒之举;鸿门宴后,以沛公亲家自居,完全是刘邦的内应。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项伯要承担吃里扒外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