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谁才是你的“药神”?

北京文化在《战狼2》播出后火爆一时后,近期在《我不是药神》播出后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可惜了看得比较晚,北京文化都涨得老高了,不然进去还有希望赚个电影票的钱。

但是对于我而言,我个人并不看好影视传媒行业乃至与之很相似的手游等行业。

朋友问,生意这么火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为什么不看好影视传媒行业呢?

其实手游和影视背后的核心都是一样,这些公司大体上都没有别人无法代替的护城河。迪士尼这么多年永恒不衰就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不会要求涨片酬,而一部好电影出来,大头的定价权都是导演,制片人和大明星,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太大话语权。

而游戏行业也是如此,一个好游戏出来后,大家都玩,但是火热了一阵子,另外一个游戏出来,大家就不玩这个了。更新迭代如此之快,但是用户并非是非你不可。这就是一个缺乏护城河的行业。

而且,季节性和时间节点很不好把握,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对于大资金而言,喜欢傻子当老板都能赚大钱的企业,不喜欢有今天不一定有明天的企业。

不稳定的地方,说白了不值得大资金托付资产,因为“持续性”本身也是一种“稀缺性”。

朋友又问,怎么看待关于ip剧改编。就是比如一些很有名的书改编成影视剧或者游戏: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镇魂,斗破苍穹,大主宰,扶摇等等。

我的看法是现在的社会决定了一个影视作品品牌价值的形成非常困难。比如上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及射雕英雄传等出来后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因为稀缺性也是一种核心资产。

现在这些剧都很好,有些剧情也不错,我也或多或少看过一点点。但是剧太多了,产业化了。而且拍一个出来很快,流水线式生产目不暇接。丧失了稀缺性,也使得某一个剧形成品牌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怀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人很多,甚至于怀念那些代表时代转轨印记的(诸如流星花园、还珠格格)的也很多。

但是提及现在的一些热播剧,恐怕很少人记得自己前几个月看过哪部剧。

越是在一个品牌难以形成的时代,越是深知品牌的珍贵。

朋友还问到择业方面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择业也是一样,选取一个人人可以做的销售没有前途,你看十年也顶多是比别人多认识几个人,而人家如果价格比你低,你依然随时可以被取代。但是你如果选取一个少数人扎堆的,比如说研究行业,你会发现新人很多比不上老人。新进来的门槛越高越困难,你的稀缺性越大。时间越久你越值钱,你的护城河越深。

最后再来说说最近很多人问我的几个典型的问题:

问题一是,这个股好吗?好的话有什么理想的价格可以买呢?

问题二是,我也是价投,但是每次选到好公司还是亏成狗,最后扛不住卖了它又涨上去了。

我的看法是,好公司是一方面,好价格是另一方面。

好公司相对而言容易锁定,但是好价格却并不常见,市场并不会在一个好东西在过低的价格停留太久。我说不用找理想的价格,现价就可以。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找好价格?我认为原因倒不是说真的无论多贵都买。(毕竟现在A股的市场环境如此糟糕,即使是好公司现在的价格都很便宜)。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继续拥抱那些拥有较强护城河的企业,该怎么投资呢?

我认为好价格可遇不可求,与其过分追求好价格不如策略上进行优化,比如我的建议是分批次买入,可以5-6次,可以每间隔5-10%的下跌买入。这样你就可以对抗几十个点的下跌而不至于显得很被动。

很多人买好股票的时候,心里是觉得这个股千般好万般好,于是乎咔咔咔,三下五除二就买光了账户上所有的钱。最后股票遇上不确定性事件时跌多了点就受不了了。

但是叫大家去分批买,做好仓位管理,很多人又不愿意。

为什么呢?因为不相信这么好的股还会下跌几十个点,能够让自己建仓好几次。就像大家几个月前不相信自己还能在现在的价格买到美的集团、金禾实业这些曾经的大牛股一样。

股民总是对股市很悲观,十有八九经常调侃A股,但是为何对自己能够在低位买到好股票那么没信心呢?我总是说,要对A股能够跌下来充满信心。市场总会有机会让你捡漏的,相反,恰恰是很多人到了低位捡便宜的时候没有了“子弹”,钱都买光了。

从《我不是药神》聊到了影视,手游行业,聊到了价值投资的方法,也聊到了择业的思考。

夜已深,至凌晨。

最后用朋友的一句话收尾:我很惊诧于在假大空的意识形态左右的当下时代,竟然有这样现实主义题材和充满悲怆人文关怀的片子,能过审。生命很短暂、朋友很稀缺,那些在这个缺乏温度的社会里,给予我们一点爱、信任和关怀的人,是多么可贵!为了他(她)的信任和暖意,我们也当倾尽全力、不负与人、无愧于心!“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股民,谁才是你的“药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