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我們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基督山伯爵》

故事緣起於一個前途光明,品格高尚的青年愛德蒙·唐太斯,無故遭小人嫉妒,被誣告叛國,被打入死牢十四年之久。愛德蒙在絕望中,有幸結識了博學多才、道德高尚的獄友法里亞神甫。受到點拔,本來頭腦簡單的愛德蒙學得一身本領。法里亞神甫臨終前把鉅額財富的秘密告訴了愛德蒙,愛德蒙在一次機會中逃出監獄,尋得財寶,變成鉅富,卻得知他的老父親早已餓死,未婚妻則嫁給了誣陷他的小人。愛德蒙於是改變身份,化名基督山伯爵,暗中報答了恩人,也向他的仇人展開了復仇行動。最後,他放下仇恨,把所有財產贈給恩人的兒子,遠走他鄉。

讀書:我們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基督山伯爵》

小說最讓我感動的部分是法里亞神甫睿智寬厚的談吐。傳說中他是個瘋子,其實他是一個罕見的智者,而且雖然遭到命運如此無情的打擊,仍然敬畏上帝,存心忍耐,他不願為了出逃而殺害獄卒。從他口裡說出了許多高尚而鼓舞人心的話語。他還勸愛德蒙放下復仇的念頭。

而目睹愛德蒙逃出死牢,發現寶藏,鹹魚翻身,也是大快人心的。不過隨後的劇情,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怪異的貴族:面無血色,毫無人情,醉生夢死磕藥,極盡揮霍奢侈,散發著東方大腹便便暴發戶的氣質,不禁讓我大失所望,一點也不像咱們靈秀清雅的梅長蘇嘛。

讀書:我們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基督山伯爵》

不過還好隨著情節的推進,伯爵漸漸地露出了仁慈的一面,劇情也越來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而基督山伯爵的愛情,就沒有梅長蘇那麼幸運了。霓凰與蘇哥哥年少分離,多年以後,男未婚,女未嫁;而他們在雨中長亭相認的那一幕,可謂感天動地。而基督山伯爵十四年後浴火歸來,他美麗的未婚妻美塞苔絲早已嫁給仇人。雖然美塞苔絲也一眼就認出了愛德蒙,他們淚眼矇矓互訴衷腸,但他們心裡都很清楚,他們再也回不到過去。

讀書:我們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基督山伯爵》

書中人物的一些道德觀也值得商榷。比如貴族把家族的榮譽看得比伸張正義更重要,也就是看重面子過於正義。比如阿爾貝明知道他的父親幹了背信棄義的勾當,他第一反應不是譴責父親,為因他父親受苦難的人哀痛,而是罔顧事實,對揭露這一真相使家庭蒙羞的人怒不可遏,堅持要與他決鬥。而維爾福先生,明知家裡有一個親人是投毒犯,卻為了保住家族名譽,三緘其口,不去揭發,導致其他親人接連受害。這些人都自稱是基督徒,可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對上帝完全的誤解。

基督山伯爵也多次表示自己是上帝派來的復仇天使,是在替天行道,而書中人物也沒有明顯表示反對。其實他們也誤解了上帝的教導。關於復仇,聖經羅馬書第 12 章第 19 節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因此,上帝阻止人的擅自報仇和自以為義,他要人相信他,把冤情交在最公義的主手裡,等候他,一定會以他的方式伸張正義。

當然,基督山伯爵所體會過的痛苦,是讓人深深同情的。發生在他身上的不公義,讓他有充分的理由憤怒。他有著一些高尚的情操,雖然他誤解了上帝的旨意。

當基督山伯爵遠走他鄉,瓦朗蒂娜說出那句對白“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我才意識到全書已然結束,像失去了陪伴多天的夥伴,真有片刻不捨!伯爵最後的信裡說:“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最大的快樂。莫雷爾,我們必須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受過苦的人都明白,苦難可以生髮寶貴的品質,這,就是苦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