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看刚当了官的县令,临走县令却说没钱,给了儿子半只鸭子

县令,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也是朝廷七品命官,吃着公粮,也就是现在的县长,权利大着呢!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应该是没问题的吧。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县太爷,名义上是七品官,可连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如,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若不是好心人接济,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锦衣玉食了。

儿子去看刚当了官的县令,临走县令却说没钱,给了儿子半只鸭子

但是这个人却相当厉害,最后硬是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做到了一品大官,可尽管他做了一品大官,还是一贫如洗,平时连块肉都舍不得吃,他的清廉在官场传的是沸沸扬扬,就连皇上都十分佩服,要效仿他,因为他清廉,查办了不少大贪官,很多人都非常忌惮他,经常暗地里害他,弹劾他。

儿子去看刚当了官的县令,临走县令却说没钱,给了儿子半只鸭子

在他刚做了县令的时候,他的儿子去探望他,临走时他含泪对儿子说:为父本来想为你准备一盘缠,可为父是身无分文呐,你把这半只鸭子拿上,路上吃吧,虽解不了远渴,去也可以充充饥。儿子十分理解父亲的处境,含泪向父亲告别。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位大清官就是一代廉吏于成龙。

儿子去看刚当了官的县令,临走县令却说没钱,给了儿子半只鸭子

当时正是康熙爷初登基的时候,朝廷大事都由鳌拜等人一手操办,于成龙奉命去任命罗城县知县,当时的罗城可是土匪横行,弄得百姓都躲了起来,算得上是荒无人烟,前几任县令才上任几天就被土匪杀了,朝廷中根本没有人愿意去那里,而于成龙则下定决心,非要把罗城治理的安居乐业。

儿子去看刚当了官的县令,临走县令却说没钱,给了儿子半只鸭子

没想到的是,罗城远比他们想象的也要荒乱得多,一路上差点丢了性命,等去了县衙后,县衙也只有三间破茅房,于是便出现了上面的故事,在罗城为官三年之间,于成龙果然把罗城县治理的安居乐业,当地百姓非常拥戴他。于成龙一生三次被举“卓异”,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累死在任上,康熙爷得知这一消息,流下了惋惜的泪水,感慨道:“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康熙破例并亲自题写“高行清粹”的匾额给予褒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