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限制了惠州東江大橋通行效率?這樣做,效率可以提高20%?

假設,東江大橋上按車速每小時40公里,每輛車間距15米(在保持40公里的車流中,前車頭與後車頭的距離,包括4米多車身和10米多安全間距)計算,則每條車道每小時可通過車輛(40×1000)÷15=2667量,3條車道每小時可通過8000量。如果按50公里算,則每小時可通過10000量。

可惜僅僅是假設。根據媒體的報道,東江大橋南橋頭實施燈控後,高峰時段每分鐘通過車輛85-86量,每小時最高達到5160量,還遠低於假設的通行效率。

是什麼限制了東江大橋提高通行效率?

一是上橋口搶道導致車輛減速,目前實施燈控是放4車道進3車道,相比之前秩序大大改善,但仍存在搶道問題;

二是燈控必然導致的車輛行駛停頓和綠燈後車輛提速階段的慢行;

三是橋面車輛變道,引起周邊車輛剎車減速;

四是南往北方向最右側車道常常被非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太窄,可能不足1米),該車道不能完全被利用。

要保證東江大橋橋面高效通行,簡而言之,就是要確保每輛車都有自己明確的車道,行車不被燈控、搶道、穿插打擾。

基於以上理由,為提高東江大橋橋面通行效率,建議:

一、橋面車道畫實線,並延申至下橋後100米,禁止車輛變道影響通行,並實施電子抓拍。確需變道的車輛,在下橋後100米到會展中心燈控之間200米路面變道,該路段已變寬為六車道,變道對車速影響遠小於在橋面變道。

二、東江大橋南往北方向用欄杆分開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防止相互佔道,切實全面提高南往北最右側車道通行效率。考慮到非機動車輛實在太窄,建議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縮窄每條機動車道15-20釐米,加寬非機動車道45-60釐米。

三、優化現有南橋頭燈控。東平隧道和惠州大道現有紅綠燈往南後移100米,燈控方案:0-30秒,1,2,3車道綠燈;20-50秒,4,5,6車道綠燈;40-70秒,1,2,3車道綠燈;60-90秒,4,5,6車道綠燈。以此類推。主要目的:一是保證同一時間,放行3條車道對應東江大橋橋面3條車道,每輛車都有自己的車道,不必搶道;二是充分保證上到橋面的車輛已保持較高通行速度,燈控位置到橋面有100多米,此時車輛已從0速度提高到約40公里時速。三是兩個方向綠燈有10秒同時放行時間,主要是充分利用傳統綠燈交替放行導致的輛個方向車輛銜接不上而浪費時間問題。當然,中間交替是10秒合適,還是15秒或5秒合適,需要通過實驗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