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美團之後,還有哪些獨角獸赴港上市

小米、美團之後,還有哪些獨角獸赴港上市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6期)

“我們的使命: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我們相信科技將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美團點評在招股書中如此表述。

6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美團點評招股書,首次展現了美團點評的投資版圖。這將是繼小米之後,今年香港的第二筆融資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初創公司IPO。

多位財經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分析說,今年將是部分新經濟企業走向香港資本市場的最佳時機,預計2018年全年香港將會有大約180只新股,融資額在1600億~1900億港元之間。

若美團點評成功上市,將成為繼小米之後又一例“同股不同權”赴港IPO的案例。不過,這在美團點評眼中,“一切才剛剛開始”。

小米、美團之後,還有哪些獨角獸赴港上市

“同股不同權”,騰訊是美團點評最大股東

美團點評招股書顯示,騰訊是美團點評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0.14%的B類股;美團點評董事長兼CEO王興持有5.73億股A類股。值得關注的是,阿里依舊持有7435萬股,但持股比例已下降到1.48%。

美團點評在招股書中指出,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擁有10票投票權,而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僅有1票。其中,A類股份由公司的核心管理成員王興(11.44%,投票權約為48.41%)、穆榮均(2.51%)和王慧文(0.73%)持有,B類股份持有人主要為騰訊(20.14%)和紅杉資本(11.44%)。

可以看出,董事長王興依舊是公司的控制者。而騰訊作為戰略聯盟一員,為其提供資金,用戶接入以及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美團點評旗下的3款應用——美團外賣、大眾點評、摩拜單車均已接入微信和QQ移動應用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美團點評和騰訊的協作,一方面讓美團點評獲得了騰訊的資金和龐大的用戶接入,另一方面騰訊通過美團點評的支持來提升現有用戶的服務體驗。在技術方面,美團點評也受益於騰訊地圖、推廣、支付以及雲服務。不過,過度依賴騰訊的用戶接入和服務,會對美團點評的成本造成負面影響,如接入費用和服務使用成本的增加等。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助理教授孫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除了騰訊外,美團點評的戰略伙伴Booking Holdings(下稱“Booking”)也值得關注。“Booking 2017年10月投資美團點評4.5億美元。巧合的是,Booking同時也是攜程的第三大股東。作為海外知名的在線旅遊代理商(OTA),Booking在海外市場上會與美團點評進行一些戰略合作,從而增強美團點評在海外市場的佈局。”

專家稱美團點評短期扭虧為盈有潛力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美團點評交易額分別為1610億元、2370億元、3570億元,營收分別為40億元、130億元、339億元。其中“餐飲外賣”營收佔比最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次之。

美團點評至今仍然虧損,2015—2017年虧損額分別達105億元、58億元、190億元。當然,這3個數字只是賬面上的虧損,並非實際虧損。由於過往融資發給股東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帶來“非經營性虧損”,經調整後業務實際虧損額分別59億元、54億元、28.5億元。

對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孫林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解釋道,這是介於普通股和債券之間的一種證券,有固定的股息收入(類似於債券),且優先於普通股。同時,“可轉換”的屬性又給予優先股投資人將優先股按照約定的比例轉換為普通股的權利。 “美團點評招股書中提到的‘公允價值變動’,實際上只是國際會計準則下賬面上的虧損,並不是公司運營上產生的虧損。這一部分價值變動其實就是優先股投資者按照約定比例轉換優先股至普通股所產生的盈利,‘虧損’越多說明公司的發展越好。”不過孫林強調,這筆“虧損”一般屬於一次性費用,不會對美團點評未來的長期經營有影響。

在孫林看來,外界不必過度擔憂美團點評虧損或是未來無法盈利。 “美團點評2017年190億元的虧損主要因為優先股會計調整,經調整後實際虧損已收窄至不到29億元。美團點評最近3年銷售增長很快,主營業務毛利率穩步上升,淨虧損在減少,說明盈利能力在改善。加上賬面現金充足以及騰訊的支持,美團點評整體財務和運營情況是比較健康的。新業務方面在收入和毛利方面佔比相對較小,美團點評在短期內實現扭虧為盈是很有潛力的。”

港股市場吸引眾多新經濟企業

除了小米和美團點評,國內還有多家科技企業擬於近期前往香港上市。

同程藝龍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IPO計劃,有望成為OTA赴港上市第一股;網絡直播平臺映客則於6月28日起招股,7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家裝垂直平臺第一股”齊家網也宣佈定於7月5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還有傳聞稱,滴滴出行或於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螞蟻金服、騰訊音樂等獨角獸企業,也有準備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傳出。

業內人士分析,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潮情緒高漲,與聯交所新規密不可分。

今年4月,聯交所正式頒佈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開始接受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的上市申請,標誌著經歷了為期4年的探索與嘗試,聯交所向新經濟敞開了懷抱。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稱,港交所改革有一個“農民邏輯”,“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了,我們要是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國上市了。中國的企業不能全部跑到海外去。”

德勤最新分析顯示,2018年下半年,香港至少有5只、每隻融資至少100億港元的新股上市發行,另外還會迎來約10家獨角獸企業上巿。德勤預測,2018年全年香港將會有大約180只新股,融資額在1600億~1900億港元之間。

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湯哲輝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香港上半年上市利好的主要政策因素是H股的全流通,另一個對港股有利的優勢,就是互聯互通的升級。

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新三板掛牌公司不用摘牌即可實現赴港上市。2018年5月1日起,香港和內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至原來4倍。

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分析,預計7月至8月會迎來首批新經濟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多家獨角獸企業有望下半年在香港上市,而擬上市的金融企業以傳統金融企業為主。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