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来源丨喜马拉雅FM六神磊磊的精品课《给孩子的唐诗课》

话说武林高手们每隔几十年,都要到华山上面去比试武功,看看谁是天下第一,叫做“华山论剑”。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唐诗也一样,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约有两千二百多人,留到今天约有五万多首诗。这些诗人都是很有个性的,互相之间往往也不服气。武林高手们要比武,诗人之间要比诗,于是常常碰到火星四溅的大战。

彩楼之战——评委我们都不陌生

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705年,唐朝建立快90年的时候。当时诗坛上有两大天王,注意不是李白杜甫,李白当时还小,只有4岁,杜甫还没出生。这两大天王叫做——“沈宋”,“沈”是沈佺期,“宋”是宋之问,当时的诗坛就数他们两人最厉害。

这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是古人的一个节日,叫做“晦日”。当时的皇帝是唐中宗,这一天,他带着大臣、随从,来长安郊区的昆明池过节,还在这里搞了一场隆重的赛诗大会。

现场修了一座彩楼,作为比赛的赛场。还找来一个很厉害的评委,而且是个女评委,叫上官婉儿。看过武则天的电视剧的,应该知道这个上官婉儿。

大家的诗陆续上交,上官婉儿当场判卷,只要是她觉得不好的,便直接从楼上扔下来。一时之间,现场像雪片纷纷,满空都是卷子。很快,几乎所有人的诗都被淘汰了,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两人的。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上官婉儿的手上,只见她紧皱眉头,反复比较,总是拿不定主意。终于,一番思索后,她一扬手,一张卷子丢了下来,悠悠飘落。大家抢过来一看,是沈佺期的。宋之问赢了。

沈佺期不服,上官婉儿说:“你俩的诗,难分高下。但是你的结尾比他的弱,劲力泄了,所以你输了。”

沈的结尾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大意是:我这么没本事的人,能有幸见到朝中这么多能人,真是觉得很惭愧——很谦虚,但也很泄气。

宋的结尾,是气场完全不同的八个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这一句诗很有气势、很阳光自信:我不担心今晚的月亮会黯淡,因为一定会有明珠来照亮我大唐的夜空。

沈佺期这才不再争辩,表示服气。胜负就此判定。

旗亭之战——胜者王之涣

旗亭什么意思?在这里把“旗亭”理解成“酒楼”,就可以了。

王之涣写诗很牛,他的朋友也是诗坛大牛人,其中最厉害的两位,一个叫王昌龄,一个叫高适。这两个大诗人朋友,都对王之涣有点不服气,一直想找机会比试较量。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这一天,下着小雪,三人一起到酒楼上饮酒。正在吃喝间,走上楼来几个歌女,她们是专门演奏音乐,唱歌曲的。我们今天喜欢唱流行歌曲,当时的人往往是唱这些诗人们写的诗歌。

王昌龄一看,忍不住对朋友们说:我们三个写诗都很厉害,都很红,但到底谁最红呢?今天咱比一比,看这些歌女唱谁的诗最多,谁就最厉害,我们就认谁当老大。另外两人都没意见。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斗就此开场。第一个歌女唱的是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二个歌女唱的是高适的。又一名歌女开口,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得意洋洋地提醒王之涣:“喂,季凌兄(王之涣字季凌),我已经两首了,你怎么还没有啊。”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一直很安静的王之涣终于表态了。他说:“刚才这几个歌女品位不高,气质不好,她们唱的曲子怎么能算数呢?”说着,他伸手指向最美丽的一个歌女,说:“我们一把定输赢,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承认自己不如你们。但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就拜在我座下,认我当老大吧。”

于是大家都屏住呼吸,等这个最美丽的女子开唱。只听她唱的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现场一片寂静,死一般的寂静。王之涣回过头来,微笑着看着王昌龄和高适。这首诗正是他的不朽名篇——《凉州词》。

鹳雀楼之战——王之涣绝唱千年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时候,这座楼已经修起来一百多年了,上面已经来过很多诗人,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佳作。如果还要写,就必须写出新的境界,才能超过前人。

王之涣拿起笔,写下了四句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一首,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登鹳雀楼》。它看起来很简单,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可就是这些最简单的字,白日依山,黄河入海,组合起来变成了最美的画面。

唐诗江湖风起云涌,李白不是第一英雄

这其中不但白日、黄河的颜色对比很强烈,更妙在感情上的对比。“白日依山尽”,好像太阳是依依不舍的,怀着某种依恋落下去的。而“黄河入海流”,则是坚决的、澎湃的,是永恒不变,一去不回的。

前两句写了风景的壮美,后两句还写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他要“穷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风景;他要“更上一层楼”,永不满足,积极向上。

这首诗太精彩,以至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每一个启蒙学唐诗的小孩子都会学这首诗。

关于主播:

这是六神磊磊花费两年时间,为孩子和家长们精心定制的一门唐诗课,帮孩子们每周轻松长知识,并建立起对诗歌、写作的终身兴趣。

很多孩子说:学唐诗太枯燥,一点都不觉得美!那些不熟悉的古人,难懂的字眼,还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让人丝毫提不起兴趣!还是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电子产品好玩!而在这门《给孩子的唐诗课》里,唐诗绝不枯燥,而是很美、很有趣。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点击“了解更多”↓ 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没有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