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一百二十多萬軍隊,實際上能打的有多少萬人?

和她白頭到老

  

  不少答主提到的,北宋實行募兵制,尤其是在荒年募兵大大降低了北宋禁軍戰鬥力。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不過,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辯證來看。

  募兵制就意味著會有一批沒有戰鬥經驗的人被補充到軍隊中。不過,宋朝的軍隊並非都是新兵,許多禁軍都是一旦從軍,終身當兵,經驗並不是什麼問題。

  另外,在荒年募兵,使得當地饑民有一個活路,不會聚眾劫掠,甚至起兵造反,這在古代王朝來說,算是非常仁慈的一項國策。

  另外,荒年招募的這些兵種,並非中央軍。

  宋朝的軍隊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名為禁軍,即中央軍,一種名為廂軍,即地方軍。宋朝中後期,禁軍才去前線作戰。那些被招募來的饑民都是充入廂軍,廂軍除了彈壓地方,主要是負責幫助官府修建各種工程,為各級官員服務。像《水滸傳》中,武松當了縣裡的都頭,就有兩個土兵(即廂兵)專門負責給武松洗衣服做飯。

  另外,一個王朝軍隊戰鬥力的減弱有很多原因。

  宋太祖建國之初,全國禁軍不過二十萬。宋太祖憑藉這二十萬人南征北戰,一統天下。像平定兩湖,宋太祖並未派出禁軍,只是讓大將帶領前線州縣兵馬,便掃平兩湖。後來平定西蜀,宋太祖只是派出了五萬禁軍;宋朝禁軍與遼國大軍多次交戰,萬人以上級別大戰中,宋軍勝率遠遠超過遼軍。

  可以說,在宋太祖時期,宋朝的禁軍乃是廂軍,戰鬥力都極強。

  不過,在宋太宗時期,禁軍的戰鬥力已經明顯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宋太宗不懂軍事,偏偏愛瞎指揮。許多親近宋太祖的嫡系將領又被剪除。

  不過,當時的宋軍北有遼國,西有西夏,因為常年作戰,總體來說禁軍實力還是不錯的。

  宋真宗初年,遼宋訂立盟約,西夏對宋稱臣後,之後宋朝久無戰事,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

  到宋仁宗中期,西夏國主趙元昊起兵,西夏本就是遊牧民族,騎兵行走如風,宋軍沒有養馬之地,步兵機動性遠不如西夏騎兵。加上大將愚蠢,內鬥激烈,因此宋夏交戰,宋朝接連吃了敗仗。

  後來,范仲淹、韓琦等人以守為攻,建立城寨,邊境漸漸穩固。西夏國弱,消耗不起,也不得不再次稱臣。

  宋仁宗晚年、宋英宗、宋神宗初年,西夏頻繁騷擾邊境。因為常年抵禦外敵,當時宋朝西北邊境的軍隊戰鬥力較強。北方與遼國和好百年,一直沒有戰事,自然積弊甚多,禁軍都成了擺設、

  不過,在宋神宗變法之後,他發動對西夏的滅國戰,一度取得輝煌戰果,對吐蕃也多次取得勝利。

  應該說,一直到北宋滅亡,宋朝禁軍中的西北軍戰鬥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其實,不單單是宋朝,即便是大家心目中最鼎盛的漢唐,在立國一二百年後,其軍隊戰鬥力也是大大下降。

  東漢王朝被一波不懂軍事的泥腿子(黃巾起義)搞得天下大亂,唐朝更慘,中央軍早早就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權。從安史之亂起,所謂的大唐帝國中央軍就孱弱不堪,被鮮卑、契丹、吐蕃等許多少數民族反覆欺負。之後百多年能打的唐朝將領,幾乎都是少數民族人,能打的軍隊,幾乎都是少數民族的軍隊。

  就如沙陀族,就是晚唐軍方主力。這個部族的領袖叫做李克用,後來盤踞山西。其子建立了後唐王朝。後漢、後周都與這撥人關係密切。

好日子過得太久了,自然自高自大起來。歐陽修曾經評價後唐莊宗: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其實,逸豫不但可以亡身,同樣可以王國!


宛如清揚

北宋實際上採取的是募兵制,即兵員的來源為自願被招募的農民。如果單純地採取募兵制,那麼北宋的軍隊也許不會過於臃腫。然而,北宋的募兵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荒年募兵。即,在鬧饑荒之時,大量招募農民入伍,以此來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並且防止災民居無定所而造成社會的混亂。如此一來,每逢荒年,北宋的軍隊就會擴張一些,最終造軍隊成了冗兵的現象發生。

北宋軍隊的兵源,除了農民之外,還有被刺配的犯人。如北宋的名將狄青就是因為被刺配充軍,而走上行伍之路的。

通過對北宋兵源的分析,可以發現,北宋的軍隊成分複雜,且其中人員的品性各異,而且招兵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國防而是懲罰犯人與解決饑荒問題,所以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是不高的。

北宋軍隊數量最高之時,到達了141萬。然而,這些軍隊中,能打仗的,或者說精銳部隊,只有北宋的西軍。至於具體的數值,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估計,西軍的總人數應該在20萬上下浮動。

西軍,屬於北宋駐紮在西北的禁軍部隊。北宋的軍隊分為禁軍和廂軍,其中廂軍的戰鬥力低下,不堪大用,一般僅僅負責地方的保安工作。而禁軍,則從北宋建國初期以來,就是北宋的精銳部隊。最初的北宋禁軍,是在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的禁軍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編制僅有20萬人,由各地的精銳士卒組成。這支精銳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其在北宋初期,跟隨者宋太祖基本掃清了中原大地的割據勢力。然而,在宋太宗時期,這支百戰之師卻因為宋太宗的指揮無能,在兩次北伐契丹的過程中被消耗殆盡。

自此之後,中央禁軍的質量急速下降。這一點可以從《宋史,張亢傳》中看出,張亢被宋朝派去解府州之圍,他所帶領的中央禁軍不堪大用,所以張亢本人只得招募當地邊民組成新的軍隊來對抗西夏。

宋太宗年間,為了抵禦遼國的入侵,所以宋朝北方的部隊由於常年與遼軍廝殺,而戰鬥力極高。後來宋真宗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北方邊境的防衛因而變得鬆弛,河北一代的軍隊迅速退化。

而不久之後,由於西夏的崛起,宋朝的西北戰事不斷,駐紮在西北的禁軍,也就是西軍,開始嶄露頭角。在長期的對西夏作戰中,極大地鍛鍊了這支隊伍,從初期的被西夏壓著打,到後來的輕鬆擊敗西夏,這支西軍成為了宋朝軍隊中唯一一隻能夠和少數民族政權抗衡的軍隊。

最後,靖康之難後,金軍和西軍有過幾次交手,西軍不不落下風,但由於張浚的指揮失誤,導致了西軍兵力分散,最終被金軍各個擊破,自此,北宋的最強軍隊覆亡。然而,西軍雖然已不存在,但南宋時期的不少名將,都是西軍出生,比如韓世忠,川蜀的吳氏兄弟,可以說,西軍對於宋王朝的延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庭州行者

估計說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有如這樣的歷史達人 說的有些雲裡霧裡

用不著那麼麻煩,就看後來靖康之變時候的對金軍作戰的軍隊就行了。

宋朝到了後期,戰鬥力最強的是宋朝的西軍,筆者稱為西北軍。其中代表人物有種師道,种師中,折可求等人。早在宋遼對峙時候,平定方臘,逼降宋江的就是西北軍。後來童貫伐遼的時候,也是以西北軍為主的。

在童貫伐遼的時候,還有位數不多的禁軍士兵加入到北伐軍中。在靖康的太原之戰之中,死守太原殉國的王稟就是童貫留下的。

當時的金人的認識也許更加直觀,金將粘罕就有言,宋朝四面防守,軍隊又那麼多,肯定不好打。後來發現宋軍是一堆烏合之眾的時候,粘罕等人最害怕的就是宋軍中的西北軍了。如果金軍一旦冒險南下,被西北軍佔據了後方的道路,金軍只能有來無回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西北軍中還有一員赤膽忠心,流芳百世的大英雄,岳飛。

就是這樣一支金軍也畏懼的軍隊,因為北宋朝廷的瞎指揮,以至於种師中戰死沙場,种師道廢死於家中,孫翊戰死太原城,折可求投敵。

這些名將的最終結局,說到底,就是北宋朝廷自己找死不嫌麻煩的荒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