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 作者罗圻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山是英雄的山,天是豪迈的天,人是多情的人,六盘山、宁夏川、清水河、固原城,那山、那水使我梦牵魂绕;那情、那义使我追思难忘。

故地重游,同学相逢,千言万语,思潮汹涌:故地阔别十七载,人生已过不惑年,世事沧桑爱与恨,迷茫彷徨不知措,青春自负昨日梦,同学少年最是真。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1983年仲夏,在家父错划“右派”问题落实政策的四年后,我们全家迁居宁夏。辞别绵山、汾水,辞别同学、亲友,来到了六盘山区的固原山城,十六岁的我自此初识乡愁;七年后告别清水河回到汾河边,十七年来,另有一种乡愁又时常袭上心头,历经岁月沧桑,饱尝人间冷暖,这种乡愁犹如陈年汾酒越陈越醇。

曾记得,1984年“五一”期间,固原二中高二(3)班的一些同学相约骑自行车游须弥山,我记得此行有刘平、乔宁平、李彦辉、乔晓安、崔广平、柳文彬,可能还有“银川女子”。

须弥山是佛教圣地,保存着北朝、隋唐的石窟艺术造像,它和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明朝“须弥松涛”是固原的八景之一。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出固原,走北川,经三营西折,穿过黄驿堡,进入一道山谷,依山傍水而行。这一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目极之处是一个接一个的荒山秃岭。据说这一带原是有一大片森林的,清朝以后无节制的毁林垦荒,才渐渐地变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山谷中行驶了约十七、八里,一个急转弯,须弥山已到,算来我们行进了一百一十多华里。须弥山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四周是漫无边际的黄土山,这里却突然变成了峭壁林立的红石山。山巅古松挺拔,环山杂树丛生,山下流水潺潺,从西向东,伸出几支山峰,前后错落,高耸云际,山崖峭壁上布满蜂窝似的佛窟。

只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得我们这帮骑车而来,毫无防备的学生,只能望一眼须弥大佛的尊容,便不得不在大雨的间隙中折道而返,须弥山无尽的魅力只待以后领略了。

此行虽有遗憾,但也有意外收获,刚进固原二中伊始,总有少数同学对我欺生,自此与同学一道出游活动,使我彻底融入了新的集体,开始了与固原同学的真诚相处。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曾记得,1984年早冬,十月小阳春,固原这个季节不是甚冷,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下午,我和马彦秀相约家住固原卫校和固原师专的李建东和韩孔刚,一起由中山大街北出,来到固原俗称的北塬。固原北城墙保存最完好,当年“三边总镇”“九门提督”雄姿清晰可见,清水河由南而来,绕着固原城拐了个大弯在北塬西北角折向北方一路汇入黄河,从这大拐点处往东走向,一段秦长城依稀可辩,它宛如一条长龙,蜿蜒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之中。秦皇、汉武曾驻足此地,这里曾是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的养马基地,蒙恬、卫青北击匈奴的战马不知有多少出自此地。凭吊远古,感叹今朝:人在神面前是伟大的,人在历史和大自然面前又是渺小的,遵循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平衡,固原山川何时再披绿装,再现无限风光?

苍野、古邑、秦长城,还有静静流淌的清水河,同学少年,携手同游,古今中外,山川地理,激情洋溢,谈兴甚浓。从我们这届高中生开始高考加入了工业地理的内容,我们感觉这样学习更贴进现实社会,更贴进现代化建设了,所以说学习是苦事,也是乐事,置身其中,苦中取乐,其乐无穷。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曾记得,1985年春节期间,我和李建东一起到刘平家拜年,刘平不在,我们却受到刘平他妈的热情款待,糖果、瓜子、油香、馓子,还有八宝盖碗茶一样又一样的,一股劲往上端,使人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好一个慷慨好客之家。在固原这样的人家很普遍,在姚继宏家,在柳文彬家,在胡瑞康家,在刘登科的姑妈家,以及我的同事陈刚、李怀英家都受到过这样盛情难却的款待。

固原人不仅热情好客,而且深明大义,有较强的互助意识和大家族意识,我的同学中有不少人为了求学寄宿亲友,象登科在姑妈家,“阿丘”在大哥家,陈勇在姨夫那,卢志章住在父亲的朋友那,情况各有不同,但我的观察和感觉是不仅他们自己没有寄人篱下的难堪,就是我们同学去了一样受到热情招待,因为固原人深深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帮人求学成事业,功德无量。

我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但在回族聚居的固原,我时常被当成老回回,因为鄙人鼻梁高、眼窝深、加上络腮连鬓胡,颇有西北穆斯林的外貌特征,为此我不仅不觉得难堪,反倒有一种说不清的自豪,细细思量是固原回汉人民和睦相处,互敬团结的时代佳话将我深深感染。

旧时,固原城,内外城,内城居汉人,外城关里老回回,解放后,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深得民心,回汉人民长期杂居,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种民族大团结气氛到了汉人的春节和穆斯林的开斋节时表现的尤为突出。过春节,回民兄弟拿着油香稞子、油炸馓子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礼品给汉人拜年;遇到“开斋节”、“古尔邦节”汉人也提着红枣、红糖等礼品到回民兄弟家做客以表祝福。礼尚往来,礼轻义重,可贵的是那份真诚的祝福,祝福民族团结,祝福幸福生活,祝福丰收喜悦,祝福固原明天更美好。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1985年9月,我告别六盘山,离开固原城,就读于位于银川市的宁夏财经学校,来到了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

曾记得,1987年的5月间,在宁夏警校上学的刘志科在中卫县实习,我和胡瑞康,本还有韩孔刚相约乘周末去中卫,临行“阿丘”(韩孔刚)因故未前往。5月23日雨夜,我和瑞康乘“531”次列车由银川到中卫,第二天先在高庙和中卫县城游览一番,因买不到去沙坡头的火车票,依然决定骑自行车去,对骑自行车旅行我一向是提倡者和积极分子。

出了中卫城,沿着西去的公路奋力骑车疾进,引黄灌渠的渠沿上沙枣树郁郁葱葱;公路旁、田地间白杨树挺拔俊秀;他们都是忠于职守的卫士,谱写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赞歌。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一尺多高的麦苗正在插旗;水汪汪的稻田,刚插秧不久,一片片嫩绿,雨后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塞上江南的气息。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在火车到达沙坡头不大而又别致的小站时,我和瑞康也到达目的地了。包兰铁路东北——西南走向,到此就是宁夏平原的西端了,再往西就是黄沙滚滚的腾格里大沙漠了。远眺贺兰山之余脉——香山,高峻挺拔,犹如茫茫沙海中一条青色巨龙,腾跃着奔向远方;俯瞰大河自天而来,滚滚东去,塑造着塞外米乡,滋润着宁夏山川;更兴叹中华儿女的首创,网格锁黄龙,绿树护铁路,往日古丝绸之路上的黄河皮筏、沙海驼铃只供游人尽兴,取而代之的是奔驰不息的长龙——现代化的“东风”列车。

苍天——莽原,高山——长河,沙漠——绿洲,相互对衬,瞬间聚焦,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构成了巨幅立体画,不仅给人以心灵震撼,美的享受,更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沙漠能够变绿洲。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曾记得,与胡瑞康由沙坡头回到宁夏财校后的第二天,下午体育课不上,我们宿舍五人一行骑四辆自行车,去追寻西夏文明的遗址——西夏王陵。

沿着去平吉堡的公路行驶,再朝贺兰山麓方向走,过西干渠——宁夏灌区的主渠道之一,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穹空、苍山、旷野,一座座古烽火台似的大土堆,很容易使人脱口而出:“天苍苍,野茫茫”。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有一种豪迈、强悍的氛围,在这里回顾西夏王朝的兴衰,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西夏九个皇帝的墓陵,只可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继承者遵其遗愿,一把火,烧了所有能烧的一切建筑和文献典藉,破坏了这座可以代表西夏文明的宝库,然而,历经千年风雨,仅从这残存的遗迹仍可折射出当年灿烂的西夏文化。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西夏王陵与贺兰山空军基地相邻,这一天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又回到了我们1986年参加高考登分工作的所在地,兰州军区贺兰山空军基地招待所。那段生活紧张、充实而有意义。当时我所在的工作组正好负责固原地区,所以马芳、崔晓霞、田淑媛、胡瑞康、马超等同学高考成功的喜讯我是第一时间、第一人得知的,他们志愿表上的分数都是我填写的,为同学服务,为同学高兴,为同学祝福,这一切是巧合,更是必然,因为我们都是努力上进的学子。

曾记得,1989年春节刚过,一场大雪不期而遇,雪过天晴,骄美的阳光普照陇原,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山城固原童话般的浪漫。因天寒地冻,雪实路滑,我骑自行车小心谨慎地行进在政府东街,突然听到一声呼叫“罗圻”,稍一分神,我人仰马翻,狼狈不堪,连人带车摔倒在马路上。原来焦凤霞在她单位公安局门口,见我骑车而来,也许出于惊喜,也许出于故意,随着呼叫音落,我一副惨相,她看着我先是站在马路边前仰后合,笑个不停,还风趣地说:“春节已过,不用再磕头了”,然后快步走上前关切地询问我干什么去?姚继宏在固原地区医院住院,我往返于医院与他家间送饭。为同学送饭奔波也好,被同学呼叫狼狈也罢,我都乐意接受,因为这背后有着浓浓的同学情意。

曾记得,1989年元宵节,我们家所在的政府街张灯结彩,文化馆又举行多种娱乐活动,故在夜幕降临后,固原城数万之众似乎都涌向政府街而来。

我是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本意要在财贸处与李守银一道看电视,是不计划出来观灯赏月的,但是杨连碧来了,我就要陪他观赏山城节日的夜景了。连碧生长在大湾乡,就是在银川上学,司法学校也地处偏僻之处,工作后又长年累月地呆黑城劳改农场,难得进城一回呀,何况今日是元宵夜。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我们游览了整个政府街,并闹中取静夜游小西湖公园,登高观赏固原山城节日的夜景,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朦胧的月光下,远处山峦隐隐可见;近处的建筑灯火灿灿;长街上的人流涌来涌去,小朋友们提着彩灯兴高采烈,青年人欢声笑语,老人们也面带喜悦的表情;五颜六色的焰火此伏彼起,震耳的鞭炮声响个不停,雪后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炮烟味,好一派节日气氛在陇原山城回荡不息。

景观美,有其自然之美,也有其观景者的心态之美。固原,尤其是冬季的固原,若登高环视四周,固原城及其周围尽收眼底,不过目能所及一个“灰”字概括,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山,将一座灰土的山城包裹,所以论其现实的景观,其自然之美若和西子湖、黄山峰对照根本无法相比。

然而,在固原待久了,与固原人处长了,若再略知固原不俗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你会慢慢觉得固原是美的,美在历史厚重,美在坚韧不拔,美在淳朴善良,美在乐观豁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家、大家,家族、民族;居舍、邻里,家乡桑梓、万里疆土,这一路升华的情感,不正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百年屈辱记忆的东方巨人实现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吗?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故事不多,宛如平常诉说,上下求索,过去未来共斟酌。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曾记得,使我感慨万千、思绪飞扬……

六盘之巅,目极无边,指点江山,激情飞扬,恰同学少年仿佛就在昨天。萧关故地,岁月无情,光阴似箭,人生苦短。在我做着绚丽色美梦的时候,四十一个金色的春秋已悄然走过;当我摸着黑压压的胡茬醒来的时候,时间老人在询问:雄心安在?事业何成?我无言以对,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万丈朝霞迎来黎明的时候,马路边有欢快的中学生,树林间有朗朗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昨天的我,我仿佛听到了催征的鼓,年华虚度已太多,不能再蹉跎!

从小我就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志向,长大了渐渐才懂得自己缺乏安邦、治国的才干,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是怨天尤人,彷徨消沉呢?还是审视自己,合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呢?我的选择是后者,因为“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烙下深深的印记。

信念不灭,只争朝夕,莫要自卑我们的平凡,是星星就要闪光;莫要叹息道路的艰难,坚定地走下去就会拥有明天。

那山、那水、那情——故地重游宁夏之行

这一信条不仅给我以鼓舞和鞭策,而且这些年来还给我予无穷的动力。在家乡人事局我先后从事过综合计划、财务会计、职称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十七年来,变换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普通科员的身份,和始终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争创一流的工作干劲。多年来,在人事部门的争先创优中,我所负责的工作始终位于晋中市的前列。然而点滴成绩无足挂齿,未来更需要孜孜书写,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愿做螺丝钉,甘当铺路石,只要为人民,愿献光和热。

平凡之中见精神,于无声处有深情,平凡不等于平庸,位卑不等于无为,是星星就要闪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道路漫长,岁月悠悠,不朽的是热血,燃烧的是信念。

山水依旧昨日梦,经霜枫叶情更浓。此山、此水、此情、此景,怎能不叫我心潮澎湃,以诗抒怀:

家在悠悠的汾河岸边,

家在风啸的塞外高原。

远在他乡的慈严,

盼望着儿归身旁,

盼望着冰心相伴。

收获的金色秋天,

醉人的杏花村酒香,

游子情怀高远,

游子归心似箭。

归来兮,归来兮,

黄河豪情古塞天,

六盘吕梁在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