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峯……

距今約2000年前,魏國名將張遼為我們奉獻了一場出擊戰鬥的經典戰例——合肥之役。

話說在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不成,班師前留張遼、李典、樂進與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而另一方面,在逼迫劉備分得荊州三郡後,躊躇滿志的孫權卻開始反擊,移兵攻打合肥。只是在合肥城下魏國“五子良將”的老大張遼給他好好補了一下軍事學的基礎課程。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現在先來看看雙方的軍力對比。曹操這邊守合肥的是張遼、樂進、李典三將及七千士卒,而孫權方面據說是十萬人,這個說法出自《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

魏國人的說法自然有誇大的嫌疑。要知道孫權是從荊州戰場轉移到淮揚戰場的,在荊州對抗劉備、關羽時呂蒙所統領兵馬不過兩萬人,魯肅為一萬人,孫權在陸口為諸軍節度亦應有兩至三萬人,魯肅為東吳常年對抗關羽的軍區司令,沒有參加合肥之役;又合肥之役,淩統為右部督,左部督應為呂蒙,以此計算左右兩部各為兩萬人,加上孫權自己的親衛部隊,東吳軍應在五到六萬人左右,比起曹操留下的七千人,孫吳軍佔有明顯優勢,兵力對比高達約9:1。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大家都知道,合肥之戰可絕不是出城先列陣再打,要這樣張遼招募的八百敢死之士還不夠吳軍塞牙縫的,所以只有使用襲擊戰法。

話說第二天一大早,吳軍按照圍城的部署,各部兵馬開始移動了。此時張遼就在城頭時刻關注吳軍動靜,卻見城下數里外的東吳軍亂哄哄的象個菜市場,各部圍城的部隊都急著開拔,那樣子好像誰先佔了進攻出發陣地誰就登上了合肥城頭立了頭功一樣;結果弄得警戒、掩護部隊被甩在後面,擋了個嚴嚴實實,無法就位。

真是天賜良機,敏銳的張遼此時嗅到了一絲勝利的氣息,那還肯放過。說時遲那時快,張遼率領八百精銳一陣風般殺出合肥,直撲吳軍。史籍沒有明載,我們不知道張遼這八百人是什麼樣的兵力構成,是怎麼結陣的。但張遼想要襲擊成功並全身而退,就必須始終保持其戰鬥陣型,不能讓吳軍衝散,分割,一旦陣型被割裂就意味著全軍覆沒。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首先接戰的是好不容易剛剛到位的警戒、掩護部隊,嗯,剛剛到位的這支吳軍倒了八輩子血黴,還沒來得及展開隊形就遭了當頭一棒,數十名士卒被殺,兩個尉官授首,直接被衝散了。

初戰告捷,八百壯士士氣大振。東吳後面的部隊根本沒想到張遼膽子這麼壯,居然敢先發制人,防禦工事都沒有設置,什麼鹿角、拒馬、壕溝統統沒有,僅僅修了點壘牆之類的玩意兒,本來就是啊,對東吳子弟來說我們是來砍人的,誰也沒想過會先被人砍,要弄防禦工事幹什麼呀?土牆、木柵加上無準備的士兵,這些哪擋得住嗷嗷直叫、一心要吃人的張老虎,只在剎那間,營壘就被衝破。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張遼搞突襲自然要選擇價值最大的那個目標,不用想自然是孫權。用現在的話說,很有點特種作戰的味道。

當時孫權對張遼突如其來的進攻毫無防備,大驚失色,周圍眾人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處防禦,"以長戟自守"。張遼見孫權依託高處及長戟防備,便挑撥孫權軍,"叱權下戰",孫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觀察清楚情勢。由於孫權居於高處,很快便發現張遼所帶領的部隊人數並不多,於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優勢,"聚圍遼數重"。張遼的左右見狀馬上突擊,打開一個缺口,張遼得以帶領數十名親兵突圍出去。這時還有一部分敢死隊隊員被東吳軍圍困著,他們向張遼呼救:"將軍棄我乎!"張遼聞聲又反衝殺進包圍圈中,並帶領剩下的人員突出重圍。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這一戰,張遼與李典率領敢死隊從清晨衝殺到中午,作為領軍人物的張遼,表現是最突出的一個。面對張遼如此神勇的表現,《三國志·張遼傳》用了九個字來形容東吳軍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也因此,東吳軍隊士氣大跌。反過來,合肥的守軍則因此士氣大振,對張遼更是佩服不已,全軍上下一心一意修築工事,堅守城池。值得一講的是,張遼此次帶出的八百人,不是曹魏擅長的騎兵,而是步兵,曹丕在後來追念張遼、李典的詔文裡就清楚地寫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

八百破十萬?張遼憑什麼贏得合肥之戰,走上人生巔峰……

可以說,合肥之戰,說張遼戰鬥生涯中的巔峰之戰,此一戰張遼可謂威震魏吳,令孫權心有餘悸。即便是在許多年以後,張遼已經年老體病,孫權仍然心有餘悸地說道:"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