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錢沒買房 那些因拆遷暴富的人都怎麼樣了?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和其同事弋代春近日撰文稱,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

在2013年至2017年的棚改貨幣化安置家庭中,僅20.4%的家庭重新購房,佔全部購房家庭的比例僅為4.1%,對住房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而投資性住房需求才是當前推動三四線房價迅速上漲的主要因素。

根據一財網的報道,甘犁稱,2013年至2017年,7.9%的城鎮家庭經歷了拆遷。其中,貨幣化安置比例為31.6%,加上7.4%的拆遷家庭同時獲得了實物安置及貨幣補償,共計39%獲得了貨幣補償,平均補償金額為31.5萬元。這相當於政府直接轉移支付給居民2.9萬億元。

如果八成棚改貨幣化安置家庭沒有購置新房,那麼剩餘的貨幣化補償款流向了哪裡?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除去已購房家庭,貨幣化補償增加了家庭儲蓄,減輕了家庭負債,增加了家庭創業比例及工商業資產,提高了家庭投資性收入,提升了家庭消費。

為什麼棚改貨幣化家庭不購房?甘犁在上述文章中分析認為存在兩個原因,一是家庭住房剛需已基本滿足。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52.0%的貨幣化安置家庭在棚改前已經擁有多套房,遠高於城鎮其他家庭,這也是近80%貨幣化安置家庭拆遷後未購房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二是,家庭購房財力不足。相比於新房價格,貨幣化補償金額並不高,這意味著拆遷戶僅靠補償金並不能全款購置新房。

事實上,近年來,由於多地棚改,關於拆遷款如何花的話題也頻頻引發熱議。誠然,中間有很多人因為補償款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也的確發生了一些讓人扼腕的故事:

據廣西新聞網今年6月份的報道,近日良慶警方查封了一個賭博窩點,該窩點的參賭人員大部分是那黃村的拆遷戶。顯然,對於部分村民來說,拆遷一夜暴富,並沒有帶給他們美好的生活,反而讓其滑入了慾望的深淵。一些人拿著一輩子從未見過的鉅款,卻以賭博打發時光,從一夜暴富到一夜返貧,釀出人生反轉的苦果。

此外,《財經新聞週刊》也曾發表了一個關於拆遷戶的故事:《聽說要拆遷,我爸把家揮霍一空》。

該媒體在報道時描繪了這麼一番景象:

很多曾經的勞作者,每天帶一個小板凳,泡一大瓶茶水,圍在村西口的大樹下玩撲克牌。天太熱,有的人就脫掉外衣,光著黝黑的膀子。玩累了,就折幾條樹枝墊在地上睡起覺來。叫牌聲、鼾聲,夾雜著腳汗臭的味道,形成一道奇怪的景象。

過去的這個時候,這一群人,應該是正頂著烈日,咬著牙齒,吃力地扛著重貨,揮灑著汗水,穿梭在水果批發市場裡。

父親則每天約一群鄰居到家裡,四人圍著一張八仙桌,撲克牌散亂其上,四個酒杯,一個盛滿白酒的大碗,裡面放一個勺子。

村裡,麻將室突然多了三四家,生意出奇得好。我每次經過麻將室,總能聽見玩家的吆喝聲,爭吵聲,麻將的碰撞聲。那些平時關係很好的鄰居,也會為了輸贏掙得面紅耳赤……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支配穩定的收入沒啥大問題,但是面對突然的大額收入的時候,如何支配是有學問的。

以常常被置為輿論中心的拆二代為例,嘉豐瑞德理財師指出,“拆二代”作為一個暴富群體理應提高自己駕馭財富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進而保障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一是利用補償資金自我創業。小錢小創業,大錢大創業,守著金山總有挖空的那一天,如果補償款不多,可以嘗試做一些小本買賣,也可以幾個人合夥組成一個創業團隊;如果補償款充裕,可以做一些規模稍大的投資,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行業。

二是利用補償款進行理財產品的配置,確保穩健的投資收益。如果那些拆二代對創業沒有信心,擔心創業風險,可以在理財市場挑選合適的理財產品,或者去向專業人士進行理財方面的諮詢,在對投資理財有了瞭解之後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優選,這樣不僅你的財富不會貶值,到月還可以像拿工資一樣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三是利用拆遷補償的房子出租,保證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益。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對於有多套房產補貼的“拆二代”而言,如果近期不打算套現,就要迅速的出租出去,做到物盡其用。

四是留足備用資金,以備不時之需。雖然有了補償款和房產,但是未來的生活變數誰都無法預料,如果相關政策有變,自有資金週轉不靈很容易出現家庭矛盾,所以備用資金對拆遷戶而言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一財網、財經新聞週刊、廣西新聞網、嘉豐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