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鴻茅酒廠爲什麼沒能管控住社會輿論升溫?

2017年12月19日,廣東醫生譚秦東在網上發佈題為《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的帖子,涉事企業以他惡意抹黑造成自身140萬元經濟損失為由報警後,2018年1月10日,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將譚秦東跨省抓捕,4月17日,在被羈押逾3個月後,廣州醫生譚秦東終於走出了看守所。

事件曝光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鴻茅酒廠也由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輿論的高度關注下,譚醫生最終以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無罪釋放。

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鴻茅酒廠為什麼沒能管控住社會輿論升溫?

但是事情到此對鴻茅酒廠來說並沒有結束,在此次事件中,鴻茅藥酒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在一波又一波的社會拷問下,企業已深陷輿論漩渦。4月16日鴻茅酒廠在回應藥酒是否有毒時說:“一味藥對人體有沒有毒,實際是要看它的攝入量。什麼時候有毒呢?從毒理實驗上看,一個人一天喝165斤鴻茅藥酒。”

事件經過了這麼長時間,鴻茅酒廠始終強調問題,而沒有一套主動應對危機的方案,導致輿論不斷髮酵,只能說酒廠的危機公關能力很不到位。

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鴻茅酒廠為什麼沒能管控住社會輿論升溫?

目前還沒有發現喝鴻茅藥酒中毒的,所以只針對這個具體問題點來分析無疑是隻看綠葉不見森林,問題的關鍵不是藥酒會不會中毒,而是跨省抓捕譚醫生才是引爆公眾情緒的根源。

鴻茅酒廠目前要做的是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進行危機管理,而回應是否會中毒並不是此次事件的焦點,在危機管理中只能作為一項補充。

鴻茅酒廠是一家醫藥企業,那麼他應該知道治病的基本原理,而不是頭疼治頭、腳痛治腳。

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鴻茅酒廠為什麼沒能管控住社會輿論升溫?

對鴻茅酒廠來說,這個時候與其強調證據倒不如坦誠地承認自身的不足,深刻檢討問題並提出改進計劃。

鴻茅酒廠要做的是消除社會負面情緒,那麼態度很重要,中國文化講究謙遜,鴻茅酒廠如果能低調地承認自身不足,還是有可能得到社會的諒解。

另外就是要從行動上拿出誠意,多做一些有益社會的公益活動,積極培育負責任的企業品牌形象。

如果危機管控好,那麼鴻茅酒廠有可能走出危機,並通過後續管理實現企業健康發展;如果聽任危機發展而一味地追求所謂證據,那麼結果對鴻茅酒廠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鴻茅藥酒事件持續發酵,鴻茅酒廠為什麼沒能管控住社會輿論升溫?

從鴻茅酒廠危機發生到現在這麼長時間裡的表現來看,其危機管理水平實在令人擔憂,危機管理能力是酒廠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如果一味地被動回應社會質疑那麼酒廠無疑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