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贵州省四大古镇分别是黔东南镇远古镇、贵阳青岩古镇、赤水丙安古镇和锦屏隆里古镇。这四个古镇不像乌镇、西塘这些古镇名声在外,但是也正因如此,他们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自己的原始特色,很多建筑虽年久失修,但仍风韵犹存。

黔东南镇远古镇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据《贵州通志》392页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位置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镇远古镇是“山雄水美”之地。

贵阳青岩古镇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特色小镇、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中华诗词之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初,设屯堡。天启年间,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位置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小古镇里,古建筑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还有九寺:龙泉、慈云、观音、朝阳、迎祥、寿佛、圆通、凤凰、莲花;有八庙:药五、黑禅、川主、雷祖、财神、孙膑、东岳;有五阁:奎光、文昌、云龙、三宫、玉皇;有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有赵状元府、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青岩古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

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赤水丙安古镇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位于赤水市中南部,赤水河依畔而下,习赤公路至东向西穿境而过,是赤水联接黔中各地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镇为中心的丙安风景名胜区是赤水八大景区之一。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距丙安古镇10公里的马鞍山大型东汉古崖墓群。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中国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位置

安古镇历史悠久,现有史料记载,丙安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设立行政区划,但从所处的重要经贸、交通、军事等重要地理位置,以及与秦汉时期的土城“兵站”、穿风坳古驿道、赤水河水路盐道和宋代复兴场古厅县治所的紧密关系,足以佐证古镇形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丙安古镇存古建筑大体成型于明末清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物产经贸、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的特定历史风貌。


丙安古镇主要景点有摩崖石刻、丙安村古寨门、双龙桥、红一军纪念馆、丙安古码头遗址、黄连寺、欢喜滩石桥、丙安纤道、曹佛寺遗址、禹王宫遗址等等。

锦屏隆里古镇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隆里古镇

隆里古镇即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古城面积48174平方米。


隆里古城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和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古村镇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4年列为贵州省首批优先发展的三个重点综合旅游区之一——黎、从、榕综合旅游区的重要景区。

隆里,原名井巫城、龙标寨、龙里,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古城,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永乐年间再次修筑古城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

风韵犹存的贵州省四大古镇

位置

古城近似长方形,周长1500米,城墙高一丈二尺,壕深一丈。全城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各设炮台一座。古城内部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至今600多年,城内格局依然完整如初,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街道20余条,全用鹅卵石铺成背形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早期的民居建筑大多还保留着汉文化的特点,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明显的徽派建筑特点。

古城中的宗祠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均始建于清代,现在保留的有:江氏宗祠、龙王氏宗祠、所王氏宗祠、西王氏宗祠、陈氏宗祠五座。明清时期隆里寺观较多。有城中十一庙,城外五座庵,各街中都建有寺庙。

隆里人保留和传承着古朴的传统文化,以民间为载体的玩花脸龙、唱汉戏、迎故事最具代表性,被誉为隆里古城的“三大瑰宝”。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相关地方的政府网站和百度百科。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