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於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摘 要

5月13日,上海市金融辦負責人介紹了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情況,近日將從六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同時,上海市金融辦將不斷提升上海金融業的開放度和開放水平,全面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為下一步的工作考慮。

1

形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舉措

在金融業新一輪對外開放背景下,上海對照人民銀行宣佈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已形成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舉措。上海市金融辦負責人透露,近期,上海將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試,同時會與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在統籌行業類別、開放內容以及國家地區的基礎上,形成一批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並上報國家金融管理部門。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於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2

近期在六方面爭取先行先試

上海在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聚集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外匯、黃金、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2017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1428萬億元,直接融資總額達7.6萬億元,佔全國直接融資總額的85%以上。外資金融機構佔本市所有持牌金融機構總數近30%。近期,上海市將在以下六個方面爭取先行先試。

一是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比如,支持外國銀行在滬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業銀行在滬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支持外資銀行開展代理發行、代理兌付等。

二是擴大證券業對外開放。比如,支持在滬設立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允許其從事經紀、諮詢等。

三是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比如,放開在滬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支持外資來滬經營保險代理和公估業務,支持設立外資控股人身險公司等。

四是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比如,支持境外投資者參與上海證券市場,支持境外創新企業在滬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爭取年內開通“滬倫通”,進一步擴大熊貓債規模等。

五是拓展FT賬戶功能和使用範圍。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爭取將FT賬戶複製推廣至長三角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的自貿試驗區,以及拓展FT賬戶的投融資功能等。

六是放開銀行卡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準入,放寬外資金融服務公司開展信用評級服務的限制等。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於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3

近期推進的項目情況

據介紹,目前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行業類別來看,涵蓋了銀行、證券和保險。開放內容來看,既有新設機構的突破,如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參股設立的保險資產公司,也有擴大經營範圍的突破,如首次允許外資保險經紀公司擴大經營範圍等。國別和地區來看,涵蓋了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約旦等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目前,相關項目正在推進中。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於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下一步工作考慮

作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主要承載地,下一步,上海將不斷提升上海金融業的開放度和開放水平,全面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一是不斷優化金融發展營商環境,擦亮上海金融服務名片,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主動靠前,做深做細外資金融機構落地配套服務,推進開放項目儘快落地和業務開展。通過持續營造開放、透明、包容的金融營商環境,使上海成為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承載地和重要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地。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爭取更多擴大開放舉措的先行先試。在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上海將加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聯動,積極爭取國家把新的金融產品、業務創新和金融科技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試,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做好金融創新風險壓力測試,切實守住風險防範的底線。

三是以開放促發展,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加快形成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通過開放持續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世界影響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設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於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5

對普通百姓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以後在國內,大家可以選擇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更多了。未來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能在國內享受國際一流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比如一些朋友不需要再去香港買保險了。

更多的金融機構,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這會降低我們的成本。說個多數朋友都有過體會的例子,放開互聯網證券開戶、個人可以擁有多個證券戶後,證券公司展開了佣金大戰,佣金費率從千分之三下降到了萬分之三。

隨著中國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百姓和機構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資產,這對於大家的資產保值增值而言是大大的利好;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期待更多樣化、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穩步有序推進的過程,當前在制度上和監管方式上還是有短板的。提醒大家進行投資時,一定要有規避投資風險的措施。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格侷促進我國金融機構微觀效率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如下三方面實現的:技術示範效應、人才示範效應、產品示範效應。隨著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這個時候進入金融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