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董志原位於甘肅東部,隸屬慶陽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陝西回軍在咸陽渭城、鳳翔府戰敗之後,分兩路先後竄入甘肅:北路經乾縣、彬縣、長武,進駐甘肅固原、華亭一帶;南路由鳳翔經千陽、隴州,活動在清水、張家川等地。同治五年(1866年)春,固原等地的陝西回軍因糧食短缺,紛紛大舉返陝,在華亭一帶受到清軍的堵截以後,大部經平涼、涇州撤往董志原,號稱“十八營”。十八營元帥分別是:馬正和、白彥虎、餘彥祿、崔偉、陳琳、禹得彥、馮君福、馬長順、楊文治、馬正剛、馬生彥、畢大才、閻興春、藍明泰、哈連金、鄒保和、張代雨、馬維驤,另外還有赫明堂、孫義寶等。經過多隆阿的剿滅之後,陝西回軍到達董志原後實際只有五、六萬人了,他們在董志原一共盤踞了四年之久。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多隆阿在周至殉職以後,陝甘之地兵禍瀰漫,形同亂麻,再加上新疆外寇入侵,故非名將不能湊功。清廷遂令左宗堂為欽差大臣督撫陝甘。他於同治六年六月抵潼關以後,先平定了捻軍、土匪,收降董福祥部,肅清陝西;同治八年(1869年)春,開始進軍甘肅。揭幕之戰,就是收復董志原。

陝西回軍自盤踞董志原以來,多次襲擾關中、陝北等地。同治七年十二月初八日,陝西回軍一路掠奪鄜州、洛川、延安、甘泉和白水、澄城一帶,白彥虎所部準備挖掘黃帝陵,被清軍擊敗;一路向南掠奪汧陽、隴州、長武和甘肅靈臺一帶。在清軍各路的防剿之下,終於在同治八年二月初八退回董志原。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隨著左宗棠大軍的層層圍困和重壓,董志原回軍惶惶不可終日,許多家眷紛紛自縊。翌年二月十八日,回軍在肖金鎮開會,將十八營合併為四大營,分別由白彥虎、馬正和、崔偉、禹得彥率領;白彥虎、禹得彥率軍及家口、輜重先往寧夏金積堡撤退,崔偉、馬正和等率軍萬餘斷後。左宗棠急令各軍分頭堵截追擊。

二月二十二日,探馬飛報:回軍老弱、輜重均已離巢,分向驛馬關、三叉河北竄。雷正綰、黃鼎立即率師自長武渡涇,馬德順、李耀南將軍由靈臺跟進,兩軍會師於太昌。此時回軍斷後的主力全部埋伏在董志原,崔偉率騎兵千餘扼守三不通。傍晚,各路統領開會,因為崔偉率扼守三不通,荔家堡西路空虛,決定以雷正綰部總兵陳義率步兵6營,馬德順部提督楊世俊率騎兵4營,由泰昌入荔家堡,取蕭金西路以達鎮原,迎頭截剿;餘軍分為四隊,以李耀南部騎兵為前鋒,馬德順騎兵繼之,雷正綰、黃鼎騎兵為左右翼,各軍步兵隨後跟進,均由三不通直搗賊巢。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二十三日,各軍分道進攻。行至邱家寨時,數百回軍遊騎瞥見官軍即遁,於是官軍直抵三不通。回軍恃險力拒,槍炮如雨,中間又隔著一條深溝,官軍騎兵衝不上去。正相持間,官軍步兵由左右兩路逾溝衝上平原,繞到回軍關卡之後,回軍頓時驚駭失措,官軍騎兵乘勢衝入,槍轟矛擊,回軍紛紛後退;原上埋伏的回軍剛要衝出抵禦,又為敗軍牽動,只好一起狂奔。官軍追亡逐北,斬殺千餘。沿途百餘里,回軍死亡枕藉,拋棄騾馬、軍械無數。當晚,各軍駐紮董志原。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二十四日上午,殿後的回軍一路由驛馬關出環縣,一路由蒲河川向三叉河,均在黑城子、下馬關會齊,同竄預望城、半角城、金積堡。楊世俊、陳義兩軍自荔家堡掃蕩向前,收復鎮原縣城,馬德順、黃鼎率軍追擊驛馬關、環縣的回軍。午後,馬、黃二軍抵驛馬關。回軍行至黨家腰峴時,山徑逼仄,兩旁溝深數十丈,人馬擁塞,無法前進。崔偉、馬正和於是親督回軍數百憑隘死拒。官軍奮勇衝殺,崔偉見勢不妙,撥馬先逃,餘眾遂紛紛敗逃,人馬自相踐踏,墮溝者無數。官軍追殺五十餘里,斬首數千餘。官軍又連夜窮追,於二十五日收復慶陽府城。回軍過環縣後,官軍追之不及,遂於二十七日收隊回董志原。此役回軍餓死、戰死及墜崖的,實際不止二、三萬人,騾馬死亡及被官軍奪獲者約二萬餘匹,軍械無數。及慶陽、涇州肅清後,董志原光復。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但董志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人口銳減一百餘萬。“城邑寨堡慘遭殺掠,民靡孑遺。平、慶、涇、固之間,千里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被禍之慘,實為天下所無。”慶陽城失陷後,到處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有一惡少,嘯聚一堡,專以食人為生,殺人有如殺豬。各地出現了大量的老鼠和狼群,老鼠碩大如貓,白天到處閒逛,根本不怕人,反而食貓。狼群到處橫行,肥大異於平常,經常二、三十頭一群,專在有人之處肆行,許多人以槍矛追擊,並不奔避,反而每在大眾中擇人而噬,男女被食者甚多。

左宗堂收復董志原,一邊打仗一邊恢復民生,沿途遍植“左公柳”

面對一片廢墟,左宗棠一面進剿,一面善後。先是遴選官吏,主持工作,接著招徠難民,恢復生產。他禁止百姓植種罌粟,鼓勵廣種棉桑。又鑿井抗旱,修路植樹,因為許多井、泉都被亂軍破壞了;左宗棠把路修到那裡,樹就栽到那裡,僅從陝西長武至會寧縣六百多里的公路兩旁,歷年種活的榆柳就達26萬餘株,這些榆柳,被甘肅人民稱為“左公柳”,以表達對左公的緬懷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