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跟著黨走挪窮窩

仲夏前後,驕陽似火。時值農忙時節,烏蒙山區大山裡的群眾不到飯點是捨不得離開自家土地的。

我和同事掐著飯點來到了火紅鄉格枝村老鷹巖小組村民莫加所的家中。像這樣不定對象、不打招呼察訪脫貧攻堅政策在基層落實情況,是我們縣紀委監委開展扶貧領域月督查的一個常用辦法。

老莫家就是這個月我們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冊中隨機抽取的一戶。進門打過招呼後,我們直奔主題:“對小組上貧困戶的評定有沒有意見,危房改造補助金領到了沒?……”

六月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我們核實完任務清單上的問題正準備到下一戶時,暴雨不期而至。

“今年全縣要易地搬遷兩萬多人,是什麼讓你們最終下定決心,響應黨的政策搬出大山呢?”借避雨的機會,我們又聊了起來,話題轉移到了村民們易地搬遷的大事上。

“村幹部向我們介紹,縣裡搞脫貧攻堅,要‘搬進縣城十萬人,再建一座幸福城’,對深度貧困自然村群眾實施進城安置。‘跟著黨走挪窮窩’,我們山裡人趕上了好時代,娃兒們以後生活有希望、有奔頭啦。”老莫很自豪跟我們說。

草木情深,故土難離。鄉親們要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開始全新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可這一句“跟著黨走挪窮窩”,讓我一下愣了起來,這不就是83年前會澤船工們“扛起船板跟黨走”那幅壯麗畫面的續寫嗎?

1935年5月5日下午的金沙江樹桔渡口,目睹了紅軍秋毫不犯紀律作風的船工們紛紛打撈出自家被國民黨軍沉入江底的船隻,幫助紅軍渡過了波濤翻滾的金沙江。為了甩開追兵,船工們拆下了船底木板、沉船入江,扛起船板跟上紅軍隊伍。一路上,他們受到了紅色的薰陶,接受了革命的思想,最後都丟下船板跟隨著紅九軍團,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會澤縣短短的6天裡,紅九軍團還成就了長征途中擴紅人數最多、籌款最多的一次擴紅,“扛起船板跟黨走”的紅色經典故事更是在全縣上下代代相傳。

革命老區的會澤縣,屬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烏蒙山片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全市每兩個貧困人口中會澤就有1個,佔全省貧困人口的1/16。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375戶206740人,貧困發生率22.86%,還有4.2萬戶12.25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居住在高寒、冷涼、乾熱河谷地區,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脫貧支撐條件弱,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異常艱難。

“我們守著老鷹巖,外面的東西拉不進來,種的東西也賣不出去,小娃兒上小學、看個病都要走十多公里,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找個背病人的都找不到呢……”老莫道出了山區生活的不易和無奈。

沉默了幾秒鐘,老莫抬起頭:“黨和政府一直記掛著我們,幫我們蓋房子,給我們找出路,我把地都租出去種油橄欖了,收入比以前也增加了。有紀委的監督,大家做事都規規矩矩的。年底我們家就能到城裡的新房子裡過年了……”

老莫裝在心裡的幸福我們能感受到,我和同事相視一笑,眼前浮現出了縣城易地搬遷新城建設工地上那車來車往、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這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和歷史使命。2018年以來,全縣上下開展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督查30次,發現問題109個,受理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45件,立案查處腐敗和作風問題10件11人,給予紀律處分10人,問責9人,集體約談17人,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障。

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無論是83年前船工們“扛起船板跟黨走”,還是現在十萬群眾“跟著黨走挪窮窩”,都證明只要心中裝著百姓、行動為了百姓,百姓就一定會永遠跟黨走。(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紀委監委 徐瑞娟 || 責任編輯 李靈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