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馬雲談精準扶貧

前言:所謂的“大”公司是什麼?不是利潤大、收入大,更不是市場份額達,而應該是責任大、擔當大。人們希望大公司能承擔更多的責任,能做更多的事情。

上個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了在貴陽舉辦的數博會,並在“大數據助力精準扶貧”高端對話環節發言,分享了阿里巴巴參與全面脫貧攻堅的心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馬雲談精準扶貧

馬雲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特別是阿里巴巴人參與到這場“脫貧攻堅戰”中。

自中央提出“全面扶貧”的目標,並設定了時間表後,馬雲就說:“我覺得這個任務之大、之艱鉅、之偉大、之意義深遠,是本世紀最了不起的一個創舉。”

馬雲還說:“扶貧、脫貧和致富,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扶貧給人以魚,而脫貧則是授人以漁,致富則需要給大家造魚池、建魚塘。”

貧困不是因為農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完美的結合。出現貧困縣也不是因為貧困縣不努力,究其根本是發展模式沒有跟上時代。

從馬雲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認為扶貧問題應當從源頭解決,尤其是教育的不平衡以及醫療資源的不充分。過去利用聯產責任承包制,解決了土地上種出來的東西屬於誰的問題。而21世紀的今天,則應該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解決土地上種出來的東西賣給誰的問題。讓土地增值,才能讓農民覺得土地有利可圖,心甘情願的迴歸土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馬雲談精準扶貧

公司越大,責任越大,人們對它的期待就越高,這是馬雲對大公司的看法。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阿里巴巴人加入到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從公益中瞭解自己、體驗自己,並知道自己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

貴陽數博會當天,馬雲還宣佈阿里巴巴將投入100億脫貧基金,並在此基礎上撬動經濟體的力量,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最終帶來價值1000億,甚至10000億的脫貧效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馬雲談精準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只有掌握了賺錢之道,才有可能實現脫貧、致富。

即使你不是農民,沒有土地,也有無限創造財富的可能。馬雲曾說過未來十年,互聯網金融將是下一塊賺錢的寶地。作為支付寶(網商銀行)重點扶持的產品【在街上收銀】也為大眾創造了無限的財富可能。

【在街上收銀】作為一款移動支付+SAAS模式手機店鋪管理軟件,針對中小微實體商戶運營困難的問題,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超過十萬家商戶基礎。

成為【在街上收銀】黑金合夥人,就能享受高達萬7的分潤抽成。【在街上收銀】目前以前獲得了包括支付寶(網商銀行)、中國銀聯、建設銀行、匯付天下等知名機構的合作與扶持,產品的發展無可限量。

如果你也在尋找脫貧之道,不妨瞭解一下【在街上收銀】,全國招商諮詢熱線:400-8856-2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