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从今年4月开始,国家重要领导人及相关机构开始频繁地关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从上海到银川,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城市,从领导亲自视察到机构正式发文……一年之间,互联网医疗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

互联网医疗推动医疗行业持续变革

随着医改的深入,政策频频出台,国家在大方向上的指引是非常明确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能够进一步帮助医疗行业持续进步,未来有目共睹。“我认为整体行业会有好的发展。从市场比例来讲,之前互联网医疗占比很低,虽然之后也不认为互联网医疗会在整个医疗行业有超过50%的很大占比,毕竟治病救人有场景局限性。但是我同样也相信,它可以占到相当大的一个比例,至少超过两位数,因为医疗市场巨大,所以互联网医疗的整体空间还是很大的,达到目前几十倍、上百倍的空间应该没问题。”

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有着这样的体会:

1. 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让资源更有效的分配。AI和数字化技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缩减医疗开支,节省医保费用。这些都是互联网医疗接下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

2. 国家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培育和管理方面也做的很好。互联网有野蛮生长的问题,医疗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比较保守,不能承担这个风险,但是最近国家的动作也在慢慢开放。先进行互联网医院的试点,制定完整的医疗流程和管理办法,经过实操后再进行调整,并且小范围的试点相对可控。

3. 周边产业的技术成果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首先,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互联网+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是医疗是无法把医患完全剥离开来的。“举个例子,只有依靠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产品的发展,医生才能得到用户的数据,来提供诊疗信息,从而作为下一步医学诊断的支持条件。”

4. 整个中国医疗保险行业的成熟促使线上结算、异地结算等环节更加健全,打破了传统支付模式上的限制,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建设了可行的环境。

5. 最后,治疗的闭环一定落实到治病的产品,越来越发达的物流运送体系,最终完善了互联网医疗的治疗闭环。

在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赛道上,不乏很多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可是盈利模式普遍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之前的“百糖大战”中,智云健康的前身——掌上糖医脱颖而出,在创业之初就受到了平安创投、经纬中国、IDG、基石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成立三年多来,智云健康今年前四个月的营收已经接近2亿,并将向着2018年营收10亿的目标迈进。

从糖尿病延伸到整个慢病管理

在2017年11月,智云健康完成了品牌升级,一是将业务线从糖尿病延伸到慢病管理,另外,公司将会基于前期的数据积累探索AI应用场景。

在公司成立之初,智云健康的定位就不是只做单病种,而是从单病种切入,找到其间类似的逻辑、场景和处理方法,抽象出共通点,复制应用到更多的慢性疾病里去。

智云健康与医院合作,帮助医院处理复诊和随访的病人,医院使用智云健康的APP系统平台提高整体效率。同时,通过SaaS平台将医院内部诊疗的场景与智云健康平台深度结合,打通数据链条。去年11月,智云健康整体业务模式和规模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公司与500家医院达成合作,区域覆盖广泛,可以整合出非常清晰的SOP,更好的帮助医院提高效率,甚至是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智云健康也在进一步延伸糖尿病之外的代谢类慢性疾病。“如果你去医院看病的话,会发现其实在内科或者内分泌科看糖尿病的,和看高血脂、甲状腺的都是一个医生。”而从医生的使用角度,医生也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推动智云健康的服务延伸。“医生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建议,他们觉得目前这套逻辑适用于绝大多数其他慢性病了,他们认为我们是可以扩展的。”智云健康的模式得到了医生和医院的认可。

当业务延伸到其他慢病之后,新产品并没有立刻在所有医院应用。因为每个疾病的诊疗存在差异,智云健康希望更明确的探索出疾病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有一套更好的方法处理复杂病症,比如患者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情况该如何处理。目前,智云健康采取的方式是在不同医院做试点,收集医生和病人的反馈,进一步打磨服务流程和产品。最终,产品将汇集院内SaaS和院外平台,将数据打通,未来会看到一款同时可以承载多种慢病管理的产品,而不同患者会看到不同的内容。

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场景深入保证产品粘性

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用户流量导入往往是个难点。智云健康从单一C端,向生态赋能进发和转变,是打开平台流量的关键所在。医疗行业有其特殊属性,消费者是患者而决策者是医生。从互联网流量的角度来看,做上游的流量分发自主权最强、边际成本最低。智云健康在打开市场的初期就发现,用户转化存在问题,因为用户自己不是决策者,产品推广对他们的影响不够大。“如果从普通消费者里筛选,漏斗比较大,比方说100个患者中有30个人看到广告,其中20个人不够互联网化,那这样的顾客转化率极低,成本很高。最后我们发现,医院是最大的流量节点,医生是上游决策者,所以我们单纯做下游to C端是不合理的。并且,我们的团队也是有能力突破医院端的。”

智云健康从2016年开始在医院端提供信息化SaaS平台“医汇”,可实现全程数据化诊疗,在家庭端链接医院数据,完成后续跟踪。解决了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和管理时存在低效和低质的问题。智云医汇已经深入医院内部诊疗环节。

“做工具一定要深入目标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否则工具的实效性一定有问题。越刚需越高频。”

匡明提到,智云医汇帮助医院解决慢病品类里大量任务和数据的流转,传统医院在之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来辅助管理,人工效率低、出错率高。智云医汇可以深入治疗的每个环节,可以用于临床诊疗,使用率非常高。

基于业务的深度连接,医生的活跃度就有了保证。而对于用户来说,智云健康是个健康管理的工具,并非社交软件,并不会达到很高频的使用。那么,如何使用户达到一周使用2-4次的合理水平呢?这就取决于病人在医院场景以外的真实需要。

智云健康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医生赋能,进行主动治疗并且减少患者线下随访频次。传统的模式下,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以便于慢性疾病的长期诊疗。但是医生并不了解患者的情况,无法做到主动治疗,只能被动接受患者问诊。智云健康记录了患者的数据,医生对患者的长期情况就有了直观便捷的了解,在看到患者数据后可以进行主动治疗,诊疗效果也会有很好的提升。同时,患者可以减少后期随访频次,通过增加线上随访的频次,缩短线下就医的交通、排队等时间。由此,产品的使用率也有了保障。

去年,智云健康也收购了甜蜜家园的论坛社区,希望将产品从工具的性质扩展到分享的社区,打造为一个专业内容互动的平台。“用户需要有一个便捷的渠道,接收到医疗的专业信息。并且,‘同病相怜’是有一定道理的。”平台内容的产出包含UGC和PGC两部分,UGC增加活跃度,PGC提供权威引导。

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人工智能解决医患资源不匹配的问题

中国的医患资源不匹配由来已久,在慢性疾病尤其严重。慢病周期长、基数大,总人数一直在增长。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处理一定级别以下的一些疾病,并且对于慢病而言相对较易于实现和操作。而另一方面,AI是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可以将相对比较低水平的医生拉到平均水平,例如AI系统可以在社区医院的全科有很好的用武之地。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资源不平衡的情况,具有很大的价值。

人工智能的算法是难点,但是真正的壁垒在于有大量场景化、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实验。“这个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的场景化数据十分丰富。”据匡明介绍,智云健康可以记录一个患者从院内到院外各个时间点的治疗数据,数据质量高、样本量大,每个月有几亿条数据来供机器进行训练。这样一来,人工智能的引擎可以被训练的非常好。

就在今年6月,智云健康拿到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证对于智云健康深度开展更多业务和资质的合规性有很大价值。

医生在线的深度诊疗是有政策风险的。“牌照的价值在于清晰的定义在线治疗的边界在哪,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以及不能做什么。比如国家明确支持慢病的在线治疗,明确规定在线治疗不能涉及首次诊断。这样我们可以做和医院相同的事,比如开处方,这是必须有合格医疗机构资质才能做的,这样我们的业务闭环就可以更进一步。”并且在合规性上,医生在互联网医院的从业有了备案和公证,从而利于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有了许可证就有机会申请线上医保试点,而医保对于慢病支付端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在线慢病管理营收10亿?看智云健康如何玩转互联网医疗

文章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