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税真的来了!这个城市率先征收,对房价影响……

空置税真的来了!这个城市率先征收,对房价影响……

365楼市

江苏更值得信赖的楼市大号

空置税真的来了!这个城市率先征收,对房价影响……

寸土寸金的香港,一直以高楼价闻名。

近日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已经连续上升25个月,并连续18个月刷新最高纪录。对此,28日香港特区政府特别行政会议宣布正式批准征收一手房空置税。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表态,称政府月内将会对空置税细节进行敲定。事实上,早在今年三月,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曾表示,港府会考虑征收房屋空置税。

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空置税只针对一手房,并非目前“量价齐升”更为明显的二手房。虽然港府此前推出一系列“辣招”,仍未能控制住房价上行的趋势。此次空置税仅针对一手空置房,而二手空置房数量是一手空置房的4倍以上,因此此次征收一手房空置税对香港房市基本面的影响有限。

此前,海外国家征收空置税大多是针对二手物业市场,而针对一手物业推出类似措施未必能缓解房价升势,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一定困难,包括如何界定空置年期及确定不同的税率等。

针对开征一手房空置税对房价的影响可能有限

香港会在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统计,并且将正在装修的住房纳入空置房统计范围。2017年的空置率为3.7%,这个数值并不高。而一手房空置主要指的是开发商完成开发后并不进行销售,即捂盘。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空置的一手住宅几乎占到每年新增住宅的一半,5年增了1.25倍。香港运输及房屋局此前评估,全港空置一手住宅大约为9000套,而香港划定的每年新增住宅供应目标仅为1.8万套。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的开征空置税可能治标不治本。主要是此次空置税仅针对一手空置单位,而二手空置单位数量是一手空置房的4倍以上,因此市场担心此次征收空置税对楼市基本面的影响有限。

某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内地房地产市场而言,空置税也可以列为后续房产税等税收调控的思考方向,但如何设定空置房屋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依旧有难度,还需要严格论证,但也从另一层面说明

现在市场都在关注购房后的持有成本问题,对购房者来说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香港从事房地产资产管理多年的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分析称,就其在香港楼市的经验看来,就他经手的案子里,一些在港开发商完成开发7-8年也并不销售,但是并不会空置,而是进行出租。因此,黄立冲也表示,关于一手房空置税的定义需要看港府最后的规定,暂时不知此类开发商不卖但是出租的是否归类在此

不过黄立冲也表示,若是空置税的力度不足够的话,对于开发商来说还是有办法应对的,比如开发商可以卖给自己,仅交所得税后便可继续持有或出租,然后再待价而沽

发达国家开征空置税已经非常的普遍,对房价抑制作用明显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确实有类似于空置税这样的政策,譬如物业税、遗产与赠予税。别看这两类税都不叫空置税,但

都能对空置房形成有效的约束,让炒房者望而生畏。

法国是征收空置税最狠的,一间房空置超过1年就需缴纳房价的10%,第二年要缴12.5%,第三年15%。严打之下,法国房价被成功遏制,投资法国房产的人都知道,它在过去十年里涨幅并不大。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最早开始征收空置税的地区。墨尔本借鉴了温哥华的政策,对一年中空闲6个月以上的房屋按照其价值征收1%的空置税,这一政策适用于在墨尔本内城区和近郊区购买了第二套房产的海外买家。

在英国,如房产被空置长达两年或以上,政府会对空置房屋征收100%额外市政税

在荷兰,如果有房屋空置超过1年,将容许其他市民入住;在瑞典,政府有权征用空置单位廉租给无房家庭。

像香港地区这样,只对开发商手里囤积的“已经完工的新房”征收空置税的,此前是没有先例的。空置房怎么定义也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具有对房地产影响有多大,还得继续观察。

国内是否会跟进征收空置税呢?

发达国家开征空置税已经非常的普遍,对房价抑制作用明显发达国

由于国内的空置房的统计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各机构统计出来的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反应的结果都是目前国内空置率极高

比如:2014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说,截至2013年全国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高达22.4%。其中重庆、上海、成都、武汉、天津、北京的空置率分别为25.6%、18.5%、24.7%、23.5%、22.5%、19.5%。

2015年,中国房地产报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

一般认为,住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间为合理范围,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危险区域。但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县城、城镇,由于缺乏持续人口流入,住房空置比较严重,如果开征空置税,

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另外如果征收,何时开始,如何征收,征收以后是否能够给楼市“降温”,征税最终受益者是谁,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尚无准确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