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楊士屯村碑(1986年的老村碑不知所終,這是1997年新立的)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楊士屯村碑背面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三十年代老地圖中楊士屯及靠山寺位置

楊士屯的靠山寺建於清雍正年間。民國初《瀋陽縣誌》記其在城西楊士屯,清初建。原寺廟後身有一土崗,高不過10米,方圓一二畝地,寺名因之而起。此廟形制原有山門,東西兩廂各有配殿和廊房,四周砌有青磚圍牆。“土改”至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陸續扒掉一些建築,僅餘一間正殿做為楊士小學圖書室保留下來。後來楊士小學遷建,此地被擴入鵬程花園小區內,又恢復為佛教場所。祖父活著時候,是方圓二十多里出了名的畫匠,我們家因之開有畫匠鋪。民國時,曾為楊士屯靠山寺塑造過泥佛像。這個靠山寺在祖父輩那一代比較出名,現在年輕人對之知之甚少。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靠山寺如今的大門朝東開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鵬程花園內的靠山寺,僅餘正殿,如今被修復及粉刷一新做為佛教場所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靠山寺正殿東山牆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靠山寺正殿西山牆

靠山寺內原有一口大鐵鐘,保留至今,經過粉刷金色漆面,煥然一新,掛於現在靠山寺外面鍾亭內。

其鐘上銘文如下:

盛京城西廂(鑲)黃旗界楊士屯靠山寺,重鑄神鍾一口,淨重五百斤。

計開閤屯人等公立。

會長 陽慶 蘇永盛

方長 黃恩 鄧湧 鄧財 李芝 楊興 李國善 孟恆

(頭項□)許 永德  蘇永善  線全  胡文明  張士英  黃興  蘇永魁  胡文廣 馬俊凱  蘇萬忠  羅德  馬琛

(□長) 佟祥  雷金(□)  於(□)成  (□□□)  (□□□)

李景泉  張儀  張廣金

大清同治十二年五月吉日 敬立

經理人 黃恩  鄧財

〔注:鍾銘上看不清的文字都用方框(□)代替。〕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老鍾、楊士小學遷走後遺留的老樹以及新建的鐘亭和新碑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鍾亭全景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鍾亭內懸掛的大鐵鐘(雖粉刷一新,卻是老鍾)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老鐘上的銘文:有盛京、廂黃旗界、楊士屯、靠山寺字樣

類似於靠山寺這樣的古鐵鐘,我在瀋陽城西看到過三口。其一,就是楊士屯靠山寺這口;其二,懸掛於北李官堡老村委會院內有一口,現在可能存放於北李官小區鍋爐房。上有“大清乾隆十九年九月十四日造”字樣;其三,蘇家屯區前謨家堡村內鍾亭內懸掛一口。大概民國初年造,字跡看不清。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靠山寺東部,原楊士小學遷走後遺留的枝繁葉茂的粗大老樹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清宣統二年(1910)《承德縣誌書》中西路楊士屯位置,圖中標註為“楊四屯”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民國六年(1917)《瀋陽縣誌》瀋陽縣全圖中標註為“楊士屯”

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鳳民先生著有《盛京八旗方位之謎》,考證盛京城外屯界八旗方位。關於鑲黃旗與鑲藍旗界線,《瀋陽縣誌》記載的和《黑圖檔》裡面的屯界八旗文字不一致,李鳳民先生通過城西一帶鍾銘(包括這個楊士屯靠山寺鐘銘)和《黑圖檔》裡面屯界八旗資料,考證出城西鑲藍旗與鑲黃旗分界線應該在瀋陽至彰驛站大道一線,以南屬鑲黃旗,直至渾河兩岸;以北至老邊大道屬鑲藍旗,否定了《瀋陽縣誌》以老邊大道為界的說法。

靠山寺鐘銘上面的人名姓氏比較多,象黃、胡、鄧、蘇、線都是楊士屯老戶,而且至今是村內大姓。靠山寺後面的矮山(土崗子)村內人都稱之為線家崗子。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村內的青磚瓦房,形制看不像普通民宅,不知以前做何使用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拆遷中的楊士屯:民宅與老樹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建於1957年10月30日的楊士農民俱樂部,如今破爛不堪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建於1957年10月30日的楊士農民俱樂部正面,建築挺漂亮

關於楊士屯的村名,升飛先生在其《于洪區地名之旅》中考證的很詳細,如下:

清順治八年,楊姓由關內小云南遷此,鄧姓由山東登州府蓬萊縣鄧家莊徙來,相繼還有王、畢二姓遷來,共四戶,以楊姓為首。楊姓名喚楊福柱,行四,起名曰楊四屯(另一說:“四”是指的是四戶)。後來相繼又有黃姓由殷家泡遷此(編者補充:殷家泡,是原位於寧官屯村北的一個自然村,百十年前村廢,村民併入寧官屯,而村內黃姓遷至楊士屯);雷姓在村東樹林佔荒,後稱雷家樹趟;沈姓在村北落腳,後稱為沈家墳;胡姓也是老戶,而且人口不少,但不知從何地遷來。隨著戶數增多,有文人提出楊四屯子弟應走“仕途”,因而將“四”字改為“仕”,後書寫成“楊士屯”,沿用至今。偽滿時期,實行主副村制度,楊士屯作為主村又稱為“永信村”。偽滿後期,此地從瀋陽縣劃出,歸奉天市管轄,用“永信”之名,成立永信區,管轄範圍大致在原於洪區楊士鄉範圍和鐵西區的滑翔、豔粉屯、路官屯一帶。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楊士屯村南的細河橋(危橋):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細河南岸向北拍攝)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楊士屯細河橋近景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橋名:楊士大橋

【屯鄉風物】于洪區南陽湖街道楊士屯及靠山寺

老橋東側的新修的細河楊士大橋,已通車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初期,村內湧現了幾位省市知名的人物,分別是蔬菜種植大戶胡庭範,養雞專業戶胡庭義、解寶光,農民企業家蘇立文,回想當年,這些人在我們城西名聲赫赫,如今,都已是過眼雲煙,也就是曾經輝煌。另外于洪區地名辦的兩位主任也出自於該村,分別是鄧寶純和胡庭烈,雖然沒見過面,但是他們編撰或參與編撰的書如:《于洪區地名錄》、《于洪區名勝古蹟》、《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 * 瀋陽于洪區資料本》我都是看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