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密须国,商朝姞姓古国,姞姓是黄帝十二姓氏之一,密须氏是姞姓的其中一支,《左传·昭公十五年》注:“

密须,姞姓国也,在安定郡阴密县。”古阴密县在哪?据《括地志》:“阴密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鹑觚县西,其东接县故城,即古密须国也。”古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州县以北,鹑觚县即今陕西长武县西南一带和甘肃灵台县东北一带。上古时期,在甘肃与陕西交界的泾水支流达溪河流域活跃着一支叫密须氏的部落,他们世代在此开山辟水,繁衍生息,勤劳耕作,部落日益壮大,大约在夏末商初时发展成当地一强,有密须城,后建密须国,商武丁时期被招安,成为商朝的合法诸侯,据甲骨卜辞得知为伯爵。商朝密须国的都城遗址据说就在甘肃灵台县百里乡古城村。

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密须国擅长制作战鼓,《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记载:“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意思是密须国的战鼓和大辂车,是周文王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国(见巩国篇)的铠甲,是周武王用来攻克殷商的。这说明商朝密须国的战鼓和战车在当时是名闻天下的,“鼓”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于军事上,鼓有很好的共鸣声,这种声音激越雄壮,可以传得很远,非常利于军队助威传号施令。《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鼓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鼓架和鼓皮的材质,上古时期的战鼓,一般由鳄鱼皮来制作。鳄鱼皮皮质紧实,有韧性,有一个成语“紧锣密鼓”,鼓跟密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紧密、严密的意思;“须”是指须眉,男儿,战场上擂鼓作战尽是男子,密须氏怕是跟男儿们擅长打擂的“密须之鼓”有关。

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有关密须国事迹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多有出现,商王曾命令当时密须国国君须伯龟随同商王室一起出征攻打其它方国,这恐怕是密须国对外用兵的最早记录了。根据卜辞记载,密须国还是当时商王室的狩猎场,并有专门管理狩猎事宜的犬官。种种迹像来看,当时商王室与密须国的政治往来颇多,而且关系很亲密,可以确定密须国对商王室的忠心。

商末时,与密须国相隔不远的周国兴起(密须在周国之西),与同样强大的密须国形成对峙,两诸侯国都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对外扩张。史料记载,周文王为了伐商,首先对周边一些忠于商王室的强势诸侯开刀,以剪除商朝羽翼。比如祟国、黎国(见黎国篇)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周文王所灭。当时密须国在周国的西面,密须国要向东扩张,势必要对经过周国,而周国要向东搞张,当然也得防后院起火。密须国军事实力雄厚,可以对周边一纵小国呼风唤雨,怎能不引起周国的忌惮?商朝也自然借助密须国抵制西方兴起的周国,周文王这才下定决心灭密须国。

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大雅·皇矣》唱道:“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意思是密须人不顺从周国,态度狂傲,曾侵略阮国,攻伐共国,气焰嚣张,文王勃然大怒,整装经武,率领周国的军队进行剿灭,痛击猖獗的敌人。这首周朝开国史诗中详尽记载了周文王灭密须国的前后经过。当然这是诗歌,有明显的赞美倾向,但是关于文王灭密须还有更为客观的史籍记载。

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资治通鉴外纪》:“西伯问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太公曰:‘先君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意思是西伯问太公姜尚现在用兵如何?太公说,密须国可以去讨伐了。武王弟弟管叔说:“密须国君是天下明君,去攻伐有失道义。太公说,先君一向攻打不顺从我的国家,攻打对我不利的国家,管他明君不明君。文王说,太好了。于是整备武装,绕过阮国,避过共国,一举灭掉密须国,密须国人见大势已去,捆着自己的国君归顺文王。文王灭密须可以说是伐商战略的一个前奏。

殷商古国——密须国,密须之鼓名闻天下,文王灭密须开启伐商之路

密须亡国后,文王将归顺的密须人迁入程地(今陕西咸阳附近,见程国篇),有的却四处迁徙,国人以国名为氏,称密氏。下鄀国(见鄀国篇)有都城商密,其实就是密须国后裔迁居足迹,后被鄀国所灭,成了鄀国的都城。武王平定天下后,改封同族姬姓到原旧址甘肃灵台县一带建立密国。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