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礼物"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星辰在线专访麓山国际实验学校G1715班班主任马再瑾老师。)

熟悉的教室里,高一的学生们正安静地上着自习,班主任马再瑾老师看着一个个刻苦的身影,想到有学生寑室夜班检查时又被扣分,且已经是这个寑室连续第三次纪律扣分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明年我就退休了,特别希望在此之前能帮助他们养成更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看到他们的更多成长。”

熟悉的教室外,四五十年前,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小姑娘马再瑾一边自己玩耍着,一边等待做老师的妈妈下课。

马再瑾现在是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G1715班的班主任,被认为是学校的坐标式人物。去年秋季开学时,她分别写给新生和家长的两封信,因为情感真挚受到广泛关注与赞扬。如今,做过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进入退休倒计时一周年的马再瑾,仍在不断思索如何与现在的高中生相处、如何将现在的班级带入成长的正轨,从而给自己三十余年的教师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以得始终。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初入教坛的马再瑾老师。)

耳濡目染,执起教鞭不需要选择

走上从教这条路,在马再瑾看来不需要选择,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心理认同。

马再瑾的爷爷和妈妈都是老师,她从小跟着妈妈在校园里长大,妈妈进教室上课时,她就在教室外面自己安静地玩耍。妈妈是一位特别和蔼温柔的老师,即便面对再调皮的学生,妈妈也从不生气、从不吼骂。马再瑾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她既喜欢妈妈与学生之间亲密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也常常在心里向妈妈“下战书”,觉得如果自己来做老师,一定比妈妈做得更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考大学时,妈妈的这句话让马再瑾坚定地选择了师范类专业。毕业前实习时,马再瑾刚刚试讲了一节课,带她的老师就对她说:“小马,你不用再听我的课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上课。”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马再瑾带领当时22中的学生春游。右一穿白衬衣的男生,是被誉为“湖南卫视频道之声”的丁文山。)

1987年大学毕业后,马再瑾进入当时的长沙市第22中学(现为天心一中)任教,成为一名英语老师。马再瑾清楚地记得入职第一天,她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发现那个班的班主任老师也站在讲台边,上课铃响,同学们都全体起立了,班主任依然站在那里。马再瑾顿时就明白,班主任对她不放心。

倔强爽直的马再瑾于是一直站在讲台上不说话。过了一会儿,那个班主任老师自己走出了教室,马再瑾作为老师正式上的第一堂课才开始。

可以说,初执教鞭的马再瑾将自己少时的教育想象开始逐一实践,特别是在执教风格上,她表现得与母亲截然不同——厉害、威严,是学校和学生“送”她的一致标签。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马再瑾昔日与学生合影。)

球场“发威”,将旷课学生带回课堂

严厉的同时,马再瑾深感自己很幸运,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好的师傅——杨美兰老师。杨美兰老师全心全意对待教育,也有许多教育智慧。她引领着马再瑾牢记初心,又不断去思考、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

在当时的长沙教育格局中,22中附近有多所名校,其中省级示范中学就有3所,全都比22中有名气得多,22中的学生成绩和家庭背景由此可以想见。然而这可能会让一些老师头疼的现实,在马再瑾看来,却是家长对老师更有信赖感,是学生对老师讲的话更认真听取,老师能够真正成为这些学生的“灵魂工程师”。

刚刚做班主任时,马再瑾接手的是一个学生成绩和学习积极性较差的班级。当时全班同学不到40人,马再瑾发现上课时一下子就少了七八个人。得知这几名学生是去打台球后,马再瑾二话不说,主动学了两个星期的台球,然后找到这几名学生“挑战”:“要是你们打不过我,就跟我回去学习。”结果,马再瑾赢了,学生乖乖地回到了课堂。还有同学打篮球不上课,初中时是女篮校队的马再瑾就再杀到篮球场上,小露球技让学生输得心服口服,从此不再旷课。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马再瑾老师与学生情同母子。)

物质激励,自掏腰包购买小礼品送学生

为了激励大家的学习热情,马再瑾还在当时工资不高的情况下,每月拿出十块钱买文具和零食,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看似你在经济上有损失,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却省心很多”。

马再瑾任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级,最终经过高考有十几位同学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的22中普通班是一份相当出色的成绩单,同学们也纷纷表达对她的感谢:“如果不是您管着我们,我们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打交道,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马再瑾还开始学习心理学,慢慢地同学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和依赖,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什么烦恼都愿意找她诉。有一次,有个学生给马再瑾打电话:“马老师,快来救我!我爸爸带了人来家里喝酒打麻将,你赶紧过来让我爸爸把这些人赶出去。”还有一次,一位非常调皮的男生跟马再瑾说:“马老师,我爸爸妈妈要离婚。”

面对学生的这些求助与烦恼,马再瑾都会积极地和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沟通。

回忆过往,马再瑾很是怀念那时的单纯与无私,她对孩子的付出与用心,家长们也都看在眼里。有的学生家长是菜农,每年菜苔刚长出来时,家长就会打电话到学校:“你们哪几个老师有时间,就到我家来坐会儿,吃新鲜的菜苔。”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2017年秋季开学军训时,马再瑾老师时刻关注G1715班的学生。)

悉心辅导,足球生高考英语得了131分

1998年来到麓山国际后, 马再瑾接手了初三年级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当她由衷地赞叹身边同事很敬业,常常刚吃完饭就开会总结一天教学情况时,她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在一周内上了30多节英语课。

当许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糟糕的作业或成绩而暴跳如雷时,马再瑾从未因学生成绩不好而发过脾气,她批评的都是学生影响课堂纪律或成长的行为。相反,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马再瑾总是充满耐心。

李方舟是马再瑾带的2011届的一名学生,也是当时麓山国际校足球队的主力球员。进入高三之前,李方舟的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马再瑾就义务为他补课。特别是高考前的寒假,李方舟每天到马再瑾家里做两套英语试卷,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总结试卷。高考成绩出来后,李方舟的英语得了131分,成功收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近年来,中小学生参加课外培训愈演愈烈,马再瑾每带一届学生时,都会特别提醒家长不要随便在外面的培训机构给孩子报班,特别是英语:“只要智商正常的学生,跟着我的教学计划去学,我可以保证他高考英语上100分,英语功底好的学生可以上120分、130分。如果这样你还在外面报班,是不信任我吗?”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昔日学生送给马再瑾的明信片。)

强调做人,描绘学生成长的底色

虽然教学成绩很出色,马再瑾却并非眼里只有成绩的老师,她一直坚持并跟学生强调“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情商高,能体谅别人、关心家长、关爱同学、热心班级事务的学生,往往步入社会后,工作生活都比较出色。”培养教育了一届届学生,马再瑾老师深感会“做人”的重要性。

会做人,首先就要尊重他人。去年秋季开学马再瑾写给家长的信中就说:“别认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心肝宝贝。即便老师也是心肝宝贝长大的,要教孩子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生活中,马再瑾更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女儿尊重每个人,不论别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在马再瑾看来,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关注和关心,麓山国际的校训也正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当看到自己班上完美主义的班长在集体晚自习稍有一点声响就站出来喝止时,马再瑾跟她分析了这样做可能会不小心伤害到的人,并帮她一起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当更多的学生无法通过做班干部、组织活动来锻炼自己时,马再瑾就经常利用班会的时间,把班级一些事务的处理方式详细地说给学生,希望学生了解面对棘手难题,该如何去考虑权衡、如何处理。

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正是这些小事,才能串联起教育的真谛,描绘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底色。

专访长沙麓山国际马再瑾:退休前想送学生一份成长

(在麓山国际师生眼里马再瑾时刻充满活力。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自信从容,扎丸子头来配合学生的年轻

踏入教坛三十年,日复一日地站上讲台,日复一日地授课、找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马再瑾同许多老教师一样,深深地被咽喉炎、鼻炎等不适“黏”上。去年夏天,已经四五年没担任班主任的马再瑾,面对教两个高一班英语还是教一个班英语兼班主任的选择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新生军训时,大家看到年过半百的马再瑾扎着小丸子头来配合学生的年轻;看到她拿着手机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学生后面拍照;看到她把防晒霜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涂抹以防晒黑……

看着马再瑾充满活力的样子,很难让人联想到“退休”两个字,麓山国际的老师们也都表示:“不论接手什么样的工作和班级,马老师总是自信和乐观的样子,让大家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对此,马再瑾老师开心地说:“我感觉这得益于我的职业认同,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没有职业认同,那么他做什么都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从事教育既是我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也是我从小就自然而然的兴趣,所以我常感觉特别幸运。”

回顾教育生涯,马再瑾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没做什么”,因为在她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理所应当去做的。她也很谦虚地说:“我还欠缺一点与时俱进,现在常常感到与学生之间真有代沟,get不到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了。”

面对将要到来的退休,马再瑾表示不能陪着学生到毕业有点遗憾,她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学生做人处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做人都不会做的话,成绩再好也没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