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第53篇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對中美商貿交易的追記】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悠久的雙邊關係之一。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不久,公元1784年,一艘叫做"中國皇后"號的帆船從美國費城出發,前往中國,從此拉開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商貿交易的歷史。

中美商貿交易的需求並不平衡】早期中美貿易特徵是,西方少有中國感興趣的商品。西方需要大量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等,可他們卻並沒有多少能夠賣給中國的產品。倒不是說西方生產的產品層次不高,而是因為西方的產品超越了中國人的生活認知,鐘錶、望遠鏡等商品難以找到感興趣的買家。

美國商人絞盡腦汁尋找能夠賣到中國的商品】為了尋找能夠賣到中國的商品,商人們可以說是絞盡腦汁。美國商人也在這場大潮中試圖分一杯羹。一開始,他們寄希望於人參。最早來到中國的"中國皇后號"就攜帶了大量的西洋參,並且全部賣出,換了個好價錢。可惜好景不長,運來的人參很快就過剩了。再加上中國東北也生產人參,這筆買賣很快就黃了。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美國商人發現中國富人熱愛皮貨】機敏的商人很快又發現了皮貨。中國富人熱愛皮貨,尤其熱愛美國商人帶來的中國本土沒有的皮貨——來自大洋深處的海豹皮。據估計,從1792-1812年的20年間。有250萬張海豹皮被美國商人運到了廣州。

美國商人發現更值錢的是海獺皮】海獺皮被認為是最軟、最厚的毛皮,受到中國人青睞。它主要產自今日北美西北部的海岸,在當時依然由印第安人控制。美國商人從東部出發,用一些廉價的工業品向土著居民換取這些海獺皮,然後運到中國高價出售。這門生意堪稱暴利。據稱即使行情一般的時候,每張海獺皮都能賣到20美元以上,利潤高達數倍。最高峰時,美國一年能向廣州運來18000張海獺皮。後來這個生意也沒法做了。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海獺

美國商人又發現檀木是一種大熱商品】在往來太平洋的路上,美國商人又發現了另外一種大熱商品——檀木。這種帶有香氣的樹木可以被用來製作傢俱和祭拜時焚燒的香料,盛產於太平洋的斐濟、夏威夷等島嶼上。在這裡,美國商人跟酋長們搞好關係,用一些工業品和火器換取對樹木的砍伐權。大量的檀木就這樣從這些島嶼運出前往中國。然而幾年之後,檀香木市場崩潰,從斐濟等群島一路傳到夏威夷。檀木的供給也最終不可持續了。

【美國人發現中國的畫師仿作水平很高】美國人來到廣州以後,發現中國的畫師水平很高,畫作要價還便宜。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讓他們大量仿作美國的繪畫,從而批量生產繪畫複製品。於是他們將美國的原作交給中國畫師們,讓他們臨摹,然後把這些複製品重回美國。中國畫師複製的自由女神像、清教徒登上北美大陸、列剋星敦戰役、華盛頓等主題尤其受歡迎。在這波藝術品山寨中甚至還湧現了一批著名的中國畫家。這些畫家師從來到中國的西方畫家那裡,學習西方繪畫技巧,通過複製品在西方打開了藝術品市場。中國人憑藉高超的學習能力和低廉的要價,在美國技術的基礎上快速、大量、低成本複製質量尚可的產品,大量進入美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美國第一次中國熱帶有非常強烈的獵奇色彩】中美貿易帶來了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次中國熱,顯然這種中國熱帶有非常強烈的獵奇色彩。1829年,一位美國商人發現了一對連體的華人雙胞胎。於是將他們帶到了美國,並聲稱他們來自中國。這對奇怪中國人的到來轟動了美國。在此後的多年時間裡,這兩位雙胞胎在美國四處表演,最後甚至結婚生子。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大名鼎鼎的連體雙胞胎

收藏中國製品的寓所】相對於對中國人的獵奇趣味來說,對中國物的興趣則顯得更正常一些,而且商人們獲取這些也容易的多。早在18世紀90年代。一位曾經跟隨荷蘭使團見過乾隆皇帝的名叫胡克吉斯特的美國人就在費城建立了一個收藏中國製品的寓所,連喬治·華盛頓都去參觀過。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始於1838年的內森·鄧恩展覽

內森·鄧恩是一名商人,在中國經商期間廣結權貴,成功地在中國收購了大量的古董珍玩。1838年,他在費城博物館展出他的藏品,並取名一萬件中國藏品。這些藏品確實是非常豐富的,諸如:各種泥人、佛像、畫像、模型、大理石、傢俱工藝品,展示了中國的方方面面。在三年的時間裡,有大概10萬人參觀了這一展覽。這些來自中國的藏品極大地滿足了當時美國人對中國的好奇心。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中美貿易逐漸進入了更加了解的新時期】鴉片戰爭之後,中美貿易的早期階段也就這樣結束了。在早期階段中因為互相缺乏理解而產生的摩擦、搶購和獵奇行為也隨著這個階段的結束而逐漸告一段落,雙方的交往逐漸進入了更加了解的新時期。

參考文獻

中國和美國的蜜月期,居然也有這麼多奇怪的生意,皮毛、鴉片、獵奇

作者:楚人,製圖:孫綠,校稿:貓斯圖,編輯:棉花,地球知識局

圖像中的中美交往史,www.thepaper.cn【致謝

中美商貿交易是以奇特的方式開始的

文中圖片引自互聯網,向各位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