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最近,《藥神》各種刷屏、霸屏。今天,不妨換一下閱讀口味,聊聊這部跟前者一樣飽含人文關懷的電影《信箋故事》。

《信箋故事》根據著名製片人詹妮弗·福克斯親身經歷改編,並由詹妮弗·福克斯本人編劇並執導。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該片在聖丹斯國際電影節首映,並於今年5月26日在美國公映,引起不小的反響,成為豆瓣上近期的熱門電影。

通常,一部電影若改編自導演親身經歷,往往會執著於真實細節的還原,真切記憶的復刻,那被視為對過往的尊重,對自身苦難的尊重。

相對的,在電影的戲劇性魅力上可能就疏於雕琢,《信箋故事》也不例外,這讓它呈現出紀錄片式的寫實美學。

簡而言之,《信箋故事》講述了48歲紀錄片導演詹妮弗·福克斯,有一天忽然看到自己13歲時寫的日記,才突然意識到:回憶中風度翩翩、成熟穩重的40歲的初戀男友,其實是一名誘姦慣犯,也就是她的跑步教練。

誘姦?詹妮弗打死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初戀男友,竟是一位老奸巨猾的強姦犯。

日記被詹妮弗的現任男友看到了,他憤怒道:這是強姦,是違法的!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詹妮弗極力反對男友的判斷,在男友的逼問下,詹妮弗更是惱羞成怒,辯解道:“他是我的教練。”言外之意,詹妮弗還是不願相信,那一場記憶深處的忘年之戀,是一場骯髒的欺騙。

猶在夢中,13歲的詹妮弗如此辯解:“你覺得我是受害者,我才不是是受害者,我所擁有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我才不是沒有存在感的小孩。”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面對悲劇和苦難,人類基因都會本能地迴避。詹妮弗也不例外。成年的她,或多或少地搬出了小時候的記憶,來為今天的自己,換得一個心安理得的念想。

詹妮弗這樣想,不是沒有依據。曾經,那名40歲的跑步教練,對她灌了五花八門的迷魂藥,彼時才13歲的詹妮弗當然無力抵擋。

教練說:詹妮弗,我愛你,你真的很特別。你很成熟,我想把你從那些愚蠢的年輕男孩那裡拯救出來。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13歲的詹尼佛從半信半疑,經跑步教練軟磨硬泡,就成了深信不疑。

雖然不願相信,但是一個個浮出水面的證據,讓詹妮弗的執念一點點瓦解。

當年,跑步教練除了詹弗妮,還有另一個學生:艾莉絲。詹妮弗找到艾莉絲,從而得知,當年的跑步教練,不僅跟她發生關係,跟艾莉絲也同樣發生關係。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並且,跑步教練引誘詹妮弗的伎倆和花言巧語,跟引誘艾莉絲的一模一樣。

詹妮弗那點初戀幻想,自此徹底破滅了,隨之而來的,是無以復加的噁心和恨意。

說點題外話,去年從美國到歐洲,從好萊塢到戛納,興起了轟轟烈烈的女性平權運動,明星紛紛控訴,大亨們一再中槍,唯獨中國風平浪靜。

在國內演藝圈,潛規則、權色交易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為什麼就掀不起一點浪花。

同理,這種對性侵的噤若寒蟬,延續到影視作品中,就是一片太平盛世,朗朗乾坤,皆大圓滿的喜劇遍地開花,耀武揚威的戰爭片所向披靡。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放眼他國,韓國有《熔爐》《素媛》,歐美的性侵題材作品更是俯拾皆是。

而我國這類題材幾乎是空白,雖然去年有《嘉年華》,但是它只是浮光掠影、不痛不癢地提了一下,在呈現受害者的痛苦和悲慘上,在批判施害者的卑劣和殘暴上,十分欠缺力道,不具備衝擊力、穿透力。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嘉年華》

結果就是,關於性侵的話題,只在社會上相當有限被討論和關注。

回到《信箋故事》。詹妮弗得知小時候的“初戀”,其實是一場處心積慮的誘姦後,她最終找到了當年的跑步教練,教練閃爍其詞,不敢承認,更是讓當年的“初戀男友”,坐實了強姦犯的罪名。

可以說,從主題和立意上,《信箋故事》比《熔爐》《嘉年華》等電影更加深遠。

後者故事的主人公,至少還知道自己受侵害,還有反抗和掙扎的權利。而前者是,你明明被性侵,還被忽悠著,指鹿為馬,讓你對羞辱和痛苦甘之如飴。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這種創傷是翻倍的。既要承受被性侵的痛苦,還要面對美好幻想的破滅。

這種揭露也是深入的。《信箋故事》既控訴了施害者的罪惡,還揭露了無孔不入的性侵手段,引發觀眾對性侵害更深的思考。

來到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讓市場和資本領略了現實主義作品的潛力,也讓業界重新審視電影的力量:電影本來就不僅僅是娛樂的附庸品,它還是社會的手術刀。

《藥神》掀起了全民觀影狂潮,由此而來的摧枯拉朽的作用,也頻頻發生。

今日的新聞報道,在《藥神》的“作用”下,相關部門不僅加快了抗癌物的減稅改革,還推動了更多相關藥物納入醫保範圍。

不可否認,《藥神》的意義和影響,早已超出了電影娛樂本身,並滲透到了社會的不同角落,引起社會不同領域的震動和改革。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需要《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也同樣需要《信箋故事》這樣的電影。

通過全民性的藝術作品,施害者的可憎和受害者的磨難,才可能最大化地在社會上引起震動,把對性保護的重視上升到新高度,推動相關法律的完善。

酷評|這個另類的性侵故事,引發我思考良多……

當一個社會從內而外,全面警惕和重視性保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樣的書才可能越來越少,像甘肅慶陽李依依跳樓自殺的新聞才可能換一個結局。

那麼,還有什麼比一部席捲整個社會的“全民”電影,更適合擔負這樣使命的呢?

【文/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