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百年了,還在糾纏“雍正皇帝”登基一事,是否合法雍正皇帝也登基做了十三年皇帝。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於暢春園駕崩,這年是公元1722年開始了他的執政生涯,這就是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在北京紫禁城。
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於眾阿哥中脫穎而出。
雍正帝推行新政留下罵名
在康熙皇帝執政期間,特別是康熙朝的後期,由於過早的確立太子胤礽的失誤,加上兒子眾多,他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對儲君一種奢望。
其中的“九王奪嫡”被傳的神乎其神且又是兄弟之間的較量,所以;無論是哪一位皇子登基做皇帝都會有話題流傳,特別是“雍正皇帝”的登基伊始,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有一些舊的制度被推翻,這就觸動了貴族利益,遭到排斥。
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
大刀闊斧的在“河南、江蘇”等地的士紳一體當差,攤丁入畝等,極大的損害並得罪了貴族資本及清流的利益,但雍正皇帝還是堅持下去。
對雍正帝合法性質疑原因
爭奪皇帝位置本身就是就是一場殘酷的鬥爭,無論哪一位登基都會遭到質疑,何況雍正帝得罪的是他的親兄弟。反對派的失敗,必然大造輿論來詆譭勝出的皇帝。
雍正帝為了打擊“朋黨”,禁錮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及十阿哥、十四阿哥胤禵,在遣散他們的家人的時候,幾百好人一路上的造謠生事給雍正帝的繼皇帝位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留下了殺兄屠弟的罵名。
由此引發了湖南人“曾靜”策反案,通過曾靜又牽連出山東的“呂留良”,此刻:文字獄興起,這一事件使文人墨客參與其中,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描寫了雍正皇帝不但殺兄屠弟,還每天沉吟在酒色當中,養著“血滴子”以濫殺無辜,越傳越玄乎。
雍正帝繼位的合法性依據
說法不一的主要焦點在“雍正帝”與他的同母兄弟十四阿哥胤禵的身上展開,一部分人認為康熙帝的遺詔是寫的傳位十四阿好胤禵,是雍正帝與隆科多合謀纂改了遺詔,把那個“十”改成“於”字,從而變成了傳位“於四阿哥”,但是被推翻了!
近期又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在現存於遼寧省歷史檔案館有一份康熙遺詔,經過鑑定是雍正皇帝登基後現擬就的遺詔,並頒佈天下的,並非康熙真跡,所以康熙帝的遺詔就不能佐證,更不能說明問題。
只能說:誰登基誰是正統
遼寧歷史博物館的康熙帝遺詔被認為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後現擬的遺詔,言外之意就是雍正皇帝授意其手下造的假遺詔,因為康熙帝駕崩的突然,沒有遺詔,那怎麼辦?
那麼有辦法:繼位者有傳統理論對繼位者進行合理解釋,那就是在先皇沒有傾向於哪一位皇子,或者沒有指定宣詔大臣的情況下,無論哪一位皇子繼位都是合法的。
就是說:四阿哥胤禛在這場奪嫡的過程中無論採取哪一種手段登基都是合法的,包括其他皇子在內。
這就說通了,另外還有一點:如果是康熙留下一份遺詔,必然會把遺詔“傳位於四阿哥”要寫成“傳位於皇四阿哥胤禛”,這個於字必然是大寫的“於”,或者在四阿哥的前面加一個“皇”字,這樣就形成了這樣一份遺詔“傳位於皇四阿哥胤禛”,還要滿漢合璧才符合道理,不知是否合理。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屬於作者邸曉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一起看古史!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閱讀更多 日堯居k古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