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上海外企都管理不好了?」

“為什麼很多上海外企都管理不好了?”

有一個朋友從上海老牌外資企業去了創業公司,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似乎打開了一扇窗,每天都是充滿了幹勁而就在前不久,他還興奮的告訴小編他們的那家小公司很有可能被BAT給收購了。一個四十多歲的老男人臉上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這放在以前那個知名外企公司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今天我們不談房產,就來說說為什麼一些外資企業的管理沒有以前好了,這業績也大不如前了。

外企最風光的時候恰恰是當年一線城市上海最吸引年輕人的歷史,九十年代到本世紀的初外資企業湧入中國,高工資吸引了一大批的有為青年。那麼時至今日,一流大學生的選擇應該不是一些老牌的外資企業,相比之下互聯網公司或者金融國有企業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道理很簡單,沒有了工資優勢的外資企業已經無法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了。而沒有了最優秀人才的外資企業這管理能力勢必要比早期的要差不少。畢竟物質吸引力才是企業管理的第一基礎。

當然外資企業地區辦公室或者分公司在管理模式上還是受到總部的控制,那麼本地分支機構擁有了財務支配權和管理權都是相當有限的。面對中國日益變化的商業環境和快速增長的發展需求,不少外資企業在反應上都是滯後的。等到總部認識到某一業務重要性的時候往往已經喪失了最佳發展先機。那麼一直在本地市場無法佔有先機又不能快速改變策略的外資企業勢必在贏利能力上出現下滑。當早期躺著賺錢到現在需要動腦子賺錢的時代,這外資企業的經營能力下降也就是必然了。

企業管理如同帶兵打仗,作為管理者既要給團隊制定目標又要能夠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華為早期的快速成長就與這種賞罰分明的制度離不開,一個窮小子去華為海外努力幹上幾年就能到一線城市買房買車,這樣的管理激勵一定是誘人的。那麼對於外資企業工資水平優勢慢慢下降的同時又沒有合理的物質鼓勵,那員工的能力是沒有可能被激發的而這可能也是不少外資能夠感受到的弱點所在而又無心去改變的一個現實狀態了。

企業管理是門大學問,無論你是身處外資企業還是國內中小公司,歡迎你給我們留言交換你對於管理的認識。也歡迎你將自己遇到的管理或者創業難題與我們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