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青浴鄉文昌村念好「致富經」 摘掉「貧困帽」

四川新聞網巴中7月9日訊(張蓉)沿著一條整潔寬闊的通村公路,筆者驅車前往位於通江縣青浴鄉東北部的文昌村。群山環繞間,綠樹掩映中,一座座青瓦白牆的小洋樓拔地而起,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隨處都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

通江县青浴乡文昌村念好“致富经” 摘掉“贫困帽”

文昌村唐家灣新村聚居點

整合資金打通致富路

在貧困戶張層洪印象中,以前的文昌村一直處於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灌溉基本靠天的狀態。“路不通,枳殼賣不出去,一家子都靠我打零工養活,日子過的很艱難。”回憶起之前的生活,張層洪滿是感慨。

2015年,巴中市商務局對口幫扶文昌村後,便著力於改善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缺少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整合項目資金,共硬化村道路6.3公里、產業路2.7公里、社道聚居點連接線路3.4公里。“路通了,脫貧都更有信心了。”張層洪感激的說道。

文昌村還充分利用易地扶貧搬遷和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新建了白果壩、唐家灣、瓦屋基3個聚居點,改造50戶危舊房,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興建2個大型飲用水源點,解決了全村飲水難問題。

村民們吃上了自來水,住上了好房子,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通江县青浴乡文昌村念好“致富经” 摘掉“贫困帽”

文昌村村民在枳殼基地套種紅薯

種植枳殼念好致富經

“要想脫貧致富,必須要有支柱產業。”文昌村村支部書記閆文錄十分明白這個道理。文昌村雖有著40多年種植枳殼的歷史,可自從外出務工熱潮興起後,村裡絕大多數勞動力也捲入大潮之中,常年在外務工人數佔全村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多,枳殼無人管理,便成了閒莊稼。

閆文錄在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多次外出考察,認真學習其他村的先進產業發展經驗後,決定在原先枳殼種植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集中連片開發,將枳殼發展為村支柱產業。

“活枳殼2元一斤,每棵枳殼樹就有130多元的收入”聽說村裡要發動大家種枳殼,張層洪也積極響應,將家中的3畝地種上了枳殼。截至目前,全村通過集中連片規劃,農戶分戶栽植,共栽植枳殼1000餘畝,51520株。

除了栽植枳殼,村兩委還採取引進業主的方式發展青花椒產業,併成立了文昌村青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48戶貧困戶通過“土地+勞動力”入股的方式,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員。大家不僅能夠通過流轉土地收取費用,還可以在園區內務工實現增收。

張層洪高興的告訴記者“靠著種植枳殼和在青花椒產業園內務工,一年可收入5000多元,徹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通江县青浴乡文昌村念好“致富经” 摘掉“贫困帽”

閆文錄察看青花椒長勢

整村脫貧實現致富夢

自2014年文昌村被評為國家級貧困村以來,整村脫貧一直是閆文錄最大的心願。看到村民們住上了新房子,村裡有了支柱產業,閆文錄又開始琢磨,怎樣才能做到扶貧又扶志,早日實現整村脫貧的目標。

在與村支兩委成員商議後,閆文錄決定利用村集體資金,為每家每戶免費發放10株青花椒苗,並將聚居點房前屋後的空閒土地,加以整理,劃分給入住農戶,讓他們栽植枳殼、青花椒,養殖小家禽,發展“五園”經濟。確保每家每戶都有固定增收產業。

還利用在聚居點新房貼對聯的形式開展文化感恩和法治宣傳教育;開展“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和“感恩奮進”“我脫貧我光榮”等主題教育活動,樹立身邊先進典型淳化鄉風民風;依託農民夜校、村民大會、黨員大會等平臺,將政策法規送到村民身邊。真正做到了“扶貧扶志”相結合。

2017年,文昌村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併成為了全鄉首個提前脫貧的貧困村。如今的文昌村處處散發著生機與活力,村民們臉上也時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據閆文錄介紹,下一步將繼續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搞好“五園”經濟和鄉村旅遊,讓村民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