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的出使,只爲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元朔三年,匈奴內部出現了問題!首領軍臣單于去世,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將軍臣單于的兒子於單攆出了大漠。於單無奈之下,只得投降漢朝。劉徹接納了這位落魄太子,並封為陟安侯!

少數民族的官制一直都不是那麼清楚,畢竟不像中原王朝,官制有詳細記載。匈奴官制以單于為尊,接下來是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左右大且渠、郝宿王、左右丞相。

左右賢王相當於單于的警衛部隊,谷蠡王多由單于的弟弟擔任,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各種王,大都尉則是軍隊的長官,一般也由單于的弟弟擔任,大當戶則是由匈奴貴族擔任,是匈奴的輔政大臣。左且渠主掌政務,右且渠主掌戰事,郝宿王掌單于庭衛戍,有權召集貴人議會傳達單于遺詔,由單于最為寵信的人出任,左右丞相類似丞相,掌國政。

伊稚斜當上單于自然有人不服,但太子已經投降漢朝,不可能再把他接回來!伊稚斜也清楚匈奴內部現在並不團結,便數次帶兵攻打漢朝以轉移矛盾。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伊稚斜影視形象

就在這一年,出使西域的張騫,終於回來了!

建元二年,剛即位的劉徹聽聞大月氏和匈奴的仇隙,下令徵召敢前往大月氏的使者,向大月氏表達漢朝的聯兵攻打匈奴的想法。

大月氏在秦漢之際生活在敦煌、祁連山附近,算得上是一個小國家。匈奴冒頓單于垂涎大月氏的資源,同時為了控制西域各國,率兵吞併了大月氏。繼任的老上單于殺了月氏王,竟然把月氏王的頭做成了飲酒的器具,這樑子就結大發了!大月氏餘部四散奔逃,一部分越過祁連山,一部分西遷經大宛至大夏,然後佔據大夏國土重新建國。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西域地形圖

西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河西走廊狹長的地帶散佈著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個國家。其中比較強大的有樓蘭、烏孫、大宛等等。要前往大月氏,就要穿過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狹長的地帶,越過蔥嶺(即帕米爾高原)。這一路危險重重,光是翻越蔥嶺,就有可能因為高原反應而死去!除了自然威脅,還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威脅。經過冒頓單于和老上單于兩代的征戰,西域一帶已經完全淪為匈奴的附屬國。漢朝想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這個消息不可能不被匈奴知道,匈奴也必然不會讓敵人去聯繫另一個宿仇,畢竟現在的漢朝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只知道送錢送女人的漢朝了。

劉徹的徵召令一下,沒過多久,一個名叫張騫的人自願前往出使大月氏。名垂千古的人,都是不怕危險和困難的人!張騫在劉徹即位時,任司馬郎中,現在已經是元朔三年了,依然還是個郎官。現在有這麼一個機會,成功便是功勞顯赫,失敗也是為國盡忠!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劉徹很欣賞張騫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給了他一百多人的隊伍,還派了一個匈奴人堂邑父作為嚮導。張騫並不知道大月氏到底在哪個地方,他只能在嚮導的引導下,按照大月氏人遷徙的痕跡一點點的找過去。他知道在這趟遠征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比如荒漠、戰亂、嚴寒等等!但他更知道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把漢朝皇帝的想法告訴大月氏人。

劉徹命太祝選擇了一個好日子為張騫送行,看著一百多人的隊伍,劉徹心裡滿含著希冀!他希望張騫能儘快帶回好消息,然後解決掉讓人頭疼不已的匈奴!張騫拿著節杖,向劉徹深深拜下,然後頭也不回的走出了長安!他不敢回頭,他怕一回頭,心裡那堅不可摧的使命感就會在一瞬間轟然崩塌!

出了長安,出了玉門,總算是踏上了西域的土地!堂邑父在張騫身邊為他講解著這一代的風土民情。張騫正感慨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畢竟從小在漢中長大的張騫,看到的一直都是一望無際的綠。突然,一股煙塵在遠方出現,堂邑父臉色大變,他在心裡默默祈禱,可是,該面對的終究還是要面對,匈奴人,來了。

老上單于得知抓的這些人竟然是出使大月氏的時,先是震驚接著是震怒!“月氏在我的北邊,你們去那兒想幹嘛?我要是往南越派使者,你們漢朝皇帝答應嗎?”於是,張騫團隊便被羈押在王庭。這一困,就是十多年。在這十多年的時光裡,單于想要瓦解張騫的意志,便給他娶了妻,生了子!可張騫一直手持節杖,心裡盤算的還是完成使命,出使月氏。

元光六年(前129年),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但現在西域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月氏的敵國烏孫,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從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到達大夏。大月氏人打不過匈奴和烏孫,攻打大夏倒是綽綽有餘。張騫聽聞月氏攻下大夏,便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從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張騫出西域油畫

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高如屋脊的蔥嶺,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不少隨從都獻出了生命。

張騫到大宛後,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並表示今後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朝皇帝。大宛王早就風聞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阻礙,未能實現。張騫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而張騫的一席話,更讓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不僅熱情款待還派了嚮導和譯員,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

然而,這時大月氏人,由於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豐富,並且距離匈奴和烏孫很遠,他們已經放棄了向匈奴和烏孫復仇的想法。不僅勞師遠征,還空耗國力,萬一匈奴來攻,漢朝那麼遠,等漢朝的援助到了,月氏估計早已是匈奴掌中之物了。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元朔元年(前128),萬般無奈的張騫只得動身返國。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區,改變了回國路線。打算通過青海羌人地區,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從莎車,經于闐、鄯善,進入羌人地區。但沒想到的是,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被扣留了一年多。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建元二年到元朔三年,張騫這一去就是十三年的時間!他的歸來讓劉徹喜極而泣,立即封張騫為博望侯,任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儘管聯合大月氏的計劃沒有實現,但現在的漢朝已經不懼匈奴!並且,張騫的出行,不僅讓劉徹知道了西域的概況,明白了西域的重要性,還帶回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

十三年的出使,只為了完成一個使命!儘管任務失敗,卻影響千年!

傳說中的汗血馬

接下來,劉徹又有了新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