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有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对于一个人的三观从根本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那实则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类比的“三观”,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用“正确”去评论不同的三观,从本质上说仅仅只是不同对象认知的碰撞而已,所以不存在“正确”与否”,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三观”有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得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要进行是非对错的评价,我们首先得有标准。而设立一个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设立出发点。

正确,是对什么人、什么事有利,才叫正确?是在多长的一个时间段里有利,才叫正确?是从具体层面还是抽象层面有利,才叫正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在设立出发点。

三观有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让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例子。

一对夫妻感情不和,频频争吵,现在考虑到了离婚,但他们又怕离婚对孩子产生影响。这时,夫妻俩一个想离,一个不离,旁观者也纷纷站队各执一词。想离的那一方认为,两个人既然已经没有感情了,勉强在一起是一种束缚和磨损,而且频频的争吵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那不如分开各自寻找新的可能。不离的那一方认为,孩子最需要的是稳定、父母俱在的生活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高于一切,父母既然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就该为他负起责任来,哪怕做一些自我牺牲也在所不惜。

这两种价值观就有明显不同的出发点,前者着眼于夫妻双方各自的生活,认为只有夫妻两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才能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对自己负责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负责。而后者着眼于孩子的利益,认定为孩子做一些牺牲才是真正的负责,而不是更多顾及自己的感受。

三观有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正确?这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使行为结果出现好坏、对错之别的绝大多数原因不在于观点的对错,而在于执行时的情况

禀持前者观点的人,如果能够对孩子表达真诚的理解和关爱,那么即使陪伴得较少也不致让孩子太感受伤。而禀持后者观点的人,如果夫妻俩在一起天天互相抱怨伤害,而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为了孩子接受现实,坚持磨合与忍耐,那么孩子也学不到他们期望的那种精神,反而会受不了这种充满戾气的氛围。

三观有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观念可以求同存异,最重要的是实际行动上的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