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6月22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烟台大学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副司长、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恩学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副主任委员王广基视频参与会议商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综合处以及山东省和烟台市食药监局相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烟台大学副校长郝曙光主持。据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年内将会对该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进行验收。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烟台大学校长、实施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郭善利致词(左)

烟台大学副校长郝曙光主持会议(右)

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对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学校一直把博士人才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国家需求和省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融入新旧动能转化战略,大力推进相应学科、人才和科研平台建设,认真组织招生和培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各项重要建设指标上取得了明显进展,得到了中央和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委员王广基视频参会并致辞

烟台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姜付义和药学院教授孙考祥分别作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准备工作报告》和《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工作报告》,与会专家对博士人才项目验收相关文件进行了审阅,对项目实施的有关措施进行商讨。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副司长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崔恩学讲话

在听取项目实施汇报和专家发言后,崔恩学副司长表示:“烟台大学在药学专业所体现出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科研成果显著让我深有感触。”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崔恩学重点提出,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科研优势,做强博士人才项目;加强项目各方强化协作,推进履行协议,努力形成培养人才的合力;协调推进和完善好有专业特色的教育体系,建设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相应的实验室平台。同时,要立足国家建设的大格局,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培养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科技人才。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崔恩学强调,要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状态迎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验收,力争博士人才项目继续为国家药物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高级审评员张玉琥提出建议

会上,专家们审议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评估总结报告》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评估简况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高级审评员张玉琥表示:“烟台大学在‘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上所做的努力有诸多亮点,其中‘接地气’和‘多专业协作’是其最大特色,也希望日后能够发扬光大。”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据了解,烟台大学“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于2012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开始进行博士生教育。

近年来,烟台大学围绕行业需求,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中的“医养健康”产业,积极融入烟台“校所城产”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药学学科先后获批“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入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即将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践教学基地,“以创新药物研发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截至目前,烟台大学共招收博士生24人,已授予两届毕业生博士学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博士生参与研究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微球制剂产品注射用利培酮已完成美国FDA和中国CFDA全部临床研究、并获批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2018年1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改革案例栏目专门报道“烟台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以创新药物研发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宣传介绍烟台大学办学经验。

摄影 / 袁兆军

审核 / 亓健生

烟台大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