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經濟半小時》批兩大運營商「斂財無休」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 20180706播出了《 斂財“套路”幾時休》。

央視《經濟半小時》批兩大運營商“斂財無休”

官方摘要如下:手機在神不知鬼不覺中被綁定了五花八門的增值業務,刪不完、退不掉,不僅垃圾短信難以攔截,話費也在悄悄地消失,每一位手機用戶的權益都應該得到保障。斂財“套路”層出不窮,本期節目將帶您揭開這些五花八門的騷擾信息的真正原因。

文中提到的幾個案例:

案例1:北京盤庫在線,用了“病毒式”的推廣方法,利用非法軟件,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發送短信訂購“衝擊火線”的遊戲裝備。

央視《經濟半小時》批兩大運營商“斂財無休”

微評:北京盤庫在線行為存在明顯欺詐,我一直奇怪,為什麼這樣的欺詐不能被嚴懲。將懲處完全交給運營商,運營商頂多終止與其合作,並沒能力懲處。

案例2:中國移動用戶發現,每個月有一個30元的套餐流量包。剛開始兩個月是免費使用,到第三個月,只要用戶不主動回覆短信取消。

央視《經濟半小時》批兩大運營商“斂財無休”

問題是,這不是新案例,去年媒體曝光後,工信部早已明確要求三大運營商調整業務流程,免費試用期結束後,用戶沒有主動回應,運營商應取消該業務,不得轉為自動收費。

案例3:夏先生2015年將中國電信189元的套餐升級到298元,但189和298運營商同時收取,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原來的費用照收不誤,從2015年4月一直收到2018年,總共多收了6000多元。經過一番交涉,雖然中國電信退還了多收的6000多元話費。

微評:這確實是計費系統BUG,運營商的計費系統異常複雜,難免出現一些事物,這種問題一經發現,運營商都會及時解決並退款。夏先生提出的從其賬戶里扣錢並未經得他同意,這並不準確。設置代收款或手機中餘額夠繳話費,不一定要“經過用戶同意”,但扣款後應該有短信提醒。

案例4:王先生的手機每天都會收到很多“106”開頭的短信。

央視《經濟半小時》批兩大運營商“斂財無休”

目前數據,106短信被投訴量不小,且此類短信也成為拉動運營商短信業務正增長的動力。注意這段,平臺工作人員坦言,現在三大運營商為了降低投訴率,會在一定時間段,對某種類型的營銷短信進行屏蔽。“114短信網工作人員:它是一段一段的,運營商會通知我們,比如說貸款的,現在移動和電信就發不了,只能聯通發,那麼咱就停了,比如說過個十天半個月這個審核通過了,或者是這個通道又開始了,就通知我們可以發了,然後我們再通知客戶 。”也就是說,運營商一直在屏蔽,但不處罰發送消息者及受益者,屏蔽並不真正解決問題。

另外,“在利潤分成方面,運營商拿走大頭,他們這些合作公司,只是賺一個零頭,發一萬條也才賺幾十元錢。”這句話也有問題,運營商和短信發送平臺之間並不是利潤分成關係,而是批發零售關係。發送短信掙得少的原因是,發送平臺“薄利多銷”。

治理平臺發送垃圾短信,央視找到了兩個依據:

工信部《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信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第十九條還規定,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信息內容提供者用於發送業務管理和服務類短信息的端口,不得用於發送商業性短信息。《廣告法》明確規定,“發佈廣告的媒體,必須審查廣告發布者的資質和內容合法性”。但這兩條目前執行得都很差,很少見到有人因此受罰。一味指責運營商,要求運營商承擔監管責任,實際並未向運營商賦權。

文中引用了邱寶昌對垃圾短信的看法,查了一下,這是2012年315晚會曝光垃圾短信後邱寶昌接受採訪時的觀點。

四個案例中,除第四個是共性問題外,前三個案例兩個來自中國電信(合作增值服務商亂扣費、重複收費),一個來自中國移動(免費試用悄悄轉收費),中國聯通則出現在了片頭的廣告中(至少我在官方點開視頻是先看了聯通冰激凌套餐的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