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演变为斗殴,不必大惊小怪

端午节划龙舟,是传统习俗。端午划龙舟,有时会产生矛盾纠纷,即使出现打架斗殴,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

端午节划龙舟竞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南朝时就有相关记载。龙舟竞赛,鼓声震天,呐喊声声,浪花飞溅,划船如飞,确实是场面壮观,热闹非凡。作为重要节日民俗,端午龙舟竞渡,能够很好地展现民众的精神风貌,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是,赛龙舟有时又会伴随打架斗殴,难免就要让人皱眉头。

划龙舟,不是划船表演,而是以速度为基本评判的竞赛。既然是竞赛,参加龙舟竞赛者,自然要奋勇争先,要有争强好胜之心。

争强好胜,与好勇斗狠,虽然有褒贬之分,其实很难作出严格的界定。在竞争气氛激烈的情况下,就会激起划龙舟者强烈的好胜之心,双方擦出火花来,也是有可能的。在龙舟竞赛中,自然会出现两船并行争先的情况,在人人手持船桨的情况下,争强之心,有时就有可能成为斗狠之态,两船的人,很容易打起来。在激烈的龙舟比赛中,难免会出现两船冲撞的情况,这种冲撞,很难分辨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冲撞一旦被一方认定为恶意,就更容易引发冲突,由划龙船而上演全武行,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龙舟比赛,往往是以村为单位进行。而中国的村居,与宗族有很大关系,往往一个村,就是由某个大家族来主导。以村为单位的龙舟比赛,差不多等于代表了家族的荣耀。而且,家族之间往往又在长年累月中积累了各种矛盾,很容易在龙舟竞赛这种场合爆发出来。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斗殴,往往又是水中划龙舟者与岸上观众,遥相呼应,相互刺激,往往会成为大规模斗殴的重要因素。

因为这些原因,龙舟竞赛往往伴之以斗殴,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划龙舟演变为斗殴,不必大惊小怪

至少,在宋代笔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因划龙舟而出现斗殴的记载。

据史料记载,清朝同治丙寅年(1866年),湖南益阳竞渡,因械斗一次就死亡73人。同样在湖南益阳,民国四年(1915年)竞渡时,黄泥湖龙舟队员当场打死了杨七郎庙的龙舟队员70人。

改革开放后,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广东、广西,都出现过端午划龙舟导致群体性斗殴的事件。

热闹喜庆的龙舟竞赛,演变为血腥斗殴,当然有失和谐。作为龙舟竞赛的组织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斗殴的情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龙舟比赛,如果不能展现威猛刚强的精气神,这龙舟比赛,也没什么看头。

如何让龙舟竞渡,既能传承民俗文化,展现民众刚健尚武之风,又能做到文明比赛,避免出现打架斗殴的野蛮行为,是需要组织者具备相应的水平。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因为划龙舟出现斗殴行为,就下达禁令,禁止划龙舟,只能说,这是地方当政者无能与蛮霸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