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編輯部|有夢不覺千里遠(芝蘭園舉辦第二次寫作公開課)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原創首發】作者 | 編輯部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人生總是需要夢想的。

是敗給俗事的牽絆,還是選擇堅韌地前行,芝蘭園的眾文友給了六月一個響亮的回答——有夢不覺千里遠!敬畏文學,遠離浮躁,點燃夢想,無怨無悔!

為進一步提高《芝蘭園》作者的寫作水平,減少文學創作的誤區。6月24日下午,《芝蘭園》總編呂志勇及部分編輯在永和希望小學會議大廳為文友們免費舉辦了第二次寫作公開課。呂志勇主講,編輯清風幻影與馮進玉主持,永和學校趙海軍、申增富、常書財等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芝蘭園》文友及永和部分教師近百人聆聽了講座。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表情專注

講座前,永和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課本劇《完璧歸趙》,演講《厲害了,我的國》,快板《誇誇咱們的好學校》等節目,贏得了大家此起彼伏的笑聲和掌聲。永和老師張慧、郭曉雲朗誦的《老宅記憶》《娘,您的搓繩……》更是聲情並茂,趙長生老師的快板《說說咱的永和小學》幽默風趣,會場氣氛空前熱烈。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申主任致歡迎詞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主持人風采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幽默風趣的課本劇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厲害了,我的妞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像快板又像舞蹈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聲情並茂的朗誦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老宅、美女、美聲

總編呂志勇以《寫文章與創作的區別》為題,以《娘,您的搓繩……》、張愛芳的《相見時難別亦難》、申向利的《抬豬抬出“路”》等文章為例,結合“區分生活真實與文學真實、要注意1與N的區別、要注意精準與粗糙、要看看有無畫面感”四部分進行了寫作講解、例文點評。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以下為公開課整理稿:

區分生活真實與文學真實

簡單的記述是生活真實,文學作品需要的是融合、提煉。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如果你照搬進來,不但不會引起讀者的認同,甚至還會讓讀者覺得突兀。

文學的真實是合理的、具有邏輯的、曲折的、循序漸進的。平常的散文就是生活,而創作作品是高於生活的。

生活的真實很寬泛,創作只找那些你需要的“真實”就行。這種“文學的真實”,是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的、是拔高了的、是提煉過的、是再創造的。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是攝影師,也是風景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秘書長上場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張女士發表感言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楊一哥的嘴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踏浪的腿

要注意1與N的區別

這個主要講了兩點:一是個體與眾人的區別。平常人寫文章,多是糾纏在一個人身上,反覆嘮叨,而創作作品,則更應該考慮多人的感受,讀者的感受,是不是能夠引起共鳴。你寫父母,完全可以寫出那個年代的記憶,而不單單是父親去世於某年某月某日甚至幾點,這些是日記中的東西,是屬於你的。作品是用來讓大家引起共鳴,在更大範圍傳播的,所以,可以寫那個年代的吃、穿、行等。

二是文章容量大與小的關係。很多作者寫東西,寫起來沒完沒了,好像“靈感”多的不行,衝動太多。會踩剎車的司機才是好司機。同樣,會停頓的作者才是好作者。但總體來說,寫的都是自己的事情。是“小”事。這樣的文章一直是建立在“我”的故事、我的生活、我的……什麼這種狀態中。好像文章離開了我,就不行了。生活不是這樣的,創作也不是這樣的。這可以是最初的狀態,但絕對不能成為永遠的狀態。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快板大師 趙長生老師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一遍又一遍的老歌

要注意精準與粗糙

主要說了兩點:一是文章主題精準。一篇文章,只能對準一個焦點,也是文章的中心。所有的語言和情節都是為了這個服務。“張三的牙”就主要說牙齒,所有的東西都為這個服務。而不是一篇文章寫盡“張三”。當然,“張三其人”是可以寫的,但要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點,來表現這個人物的性格。不要一篇文章寫盡一生的感覺。也不要一篇文章寫盡家族歷史的感覺。

不要寫著寫著自己都覺得是糊塗的,憑什麼讓讀者買賬。

二是有無細節的問題。大多數人寫的文章,看似有無數細節,但都不夠細。如果文章是線,細節就是那個“針眼”,沒有穿過針眼,再多的線,也只會繞成一團,把你自己都繞亂。這些就是細節。如果主題是靈魂,細節就是心臟。沒有她,活不長。說白了,細節是負責什麼的?如果要撓癢,就撓得讀者打噴嚏、流熱淚……不要人家剛覺得癢癢,你蜷回手了,弄得他恨你;如果要表達疼,一定要有那種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感覺才罷手……也就是,要使足勁兒,在最後一刻把讀者想要得到的和他沒有想到的,作者都要挖深、挖透。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要看看有無畫面感

很多人寫作,只是單一的嘮叨,而不是像畫家一樣,通過顏色、場景、細節來讓讀者有思考的空間。使文章脫離呆板,創新才是作品的生命。紅花可以有殘缺,綠葉可以因為霧霾泛著灰色,藍天完全可以寫成“像永新牌油漆”那樣的藍,白雲不僅僅可以像棉花,也可以像棉花糖等等。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你的作品充滿動感。讓流淚人的眼淚,彷彿真的流出來了。讓失戀人的哭聲酸了你的心……

一句句寫作的經驗之談,總編呂志勇先生用無數樸實形象的話語表達出來,讓文友們聽得頻頻點頭。一些深奧的道理用恰切的比喻說出來,文友們感同身受。

在沒有任何制度約束、人員管理的情況下,每個文友都自覺自律,堅持以最安靜,最好的狀態把課聽完。無人中途離場,亦沒有手機鈴聲的打擾。即使在偶然停電的幾分鐘裡,大家也自覺地坐著討論,高漲的情緒不因空調的暫時停掉而受到絲毫的影響,這才是真正愛好文學的團體應有的高素質。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講座後,大家集體討論熱烈,特別希望這樣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的活動多開展些。

《芝蘭園》簽約作者黎明、楊玉文,文友李長青、申向利、張愛芳等人聽完講座後現場談了自己的感想,簽約作者王儉周的歌曲、徐梅的小遊戲、踏浪的鬼步舞更是把氣氛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学习」编辑部|有梦不觉千里远(芝兰园举办第二次写作公开课)

此次寫作公開講座是《芝蘭園》舉辦的第二次寫作講座,也是大家集體盼望的一場文化盛宴,目的是讓有共同愛好的人湊到一起,討論共同愛好的文學,實現心中的理想之夢。其中有經驗,也有不足,希望大家藉此機會共同學習探討,共同進步,真正能從中受益,找出平時寫作的瓶頸,提高水平。

儘管人生長路漫漫,但心中有夢的人,永遠不會覺得遠!有夢想的文學愛好者,生活始終是水靈而充盈的!一路同行,有你有我,拒絕吹捧,以最真誠的態度對待寫作,才對得起自己的初心!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