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今年7月28日起施行。而这个清单或许会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

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

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2018年版)》。负面清单指出,汽车行业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

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
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

这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取消。而依据此前4月17日发改委发布的合资股比放开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车外资股比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的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也与此次2018版负面清单中的制造业中的汽车行业的规定不谋而合。

取消股比限制,利于国内车企?

与上版负面清单相比,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作出明确安排——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进一步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距离时间表的全面放开,给了乘用车生产企业五年缓冲期,对业界来说挺不错的。从次序来说,从专用车、新能源车再到商用车,最后开放乘用车的落实顺序,也有助于中国汽车工业做好准备,应对挑战。许海东预计,5年后,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进入新时代,外商投资呈现出涌向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趋势,顺应新趋势加快市场准入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政府按照自身发展逻辑和基于历史经验的主动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新华社记者说。

新华社报道续称,大幅放宽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业的市场准入,既能直接增加高档汽车等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更有利于推动上下游本土企业在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和合作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经营理念,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

而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有不同的见解:“放开合资不得超两家的限制,则让外方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中外双方股东的收益状况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在产品、技术上加大筹码、施加压力,这样外方可能会占很大便宜。”

事实上,早在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发布前,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开放的春风已经拂面而来。如江淮大众、长城宝马、众泰福特等合资项目就是案例。2017年6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各自持股50%,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当时,大众汽车在华已经有一汽大众及上汽大众两个合作伙伴。

与以往的中外汽车合资相比,新一轮的汽车合资中方或许并不一定是央企和大的国企,而是会选择优质的合资汽车企业,如果企业不够优质,完全可以选择独资建厂。

(汽车工艺师整理,参考资料:V讯汽车、汽车头条等)

热文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