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2008年的某一天,當萊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在電腦前敲下第一個字母的時候,他絕對想不到,9年之後,他面前的這個為《武裝突襲3》製作的MOD會在中國成為一個現象級的遊戲。

和當年的CS一樣,《絕地求生》(PlayerUnknowm’ Battleground)最開始僅僅是FPS遊戲,《武裝突襲3》的一個“Battle Royal”MOD。2013年,Brendan製作的MOD正式公佈。隨後,這種高度自由,肆無忌憚的廝殺,高度的緊迫感和快感並存的遊戲模式迅速引爆了玩家們的熱情。而“Battle Royal“,也就是“大逃殺”的遊戲模式也就此奠定。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絕地求生》

其實在《絕地求生》出現在中國玩家的視野之前,曾經有一款同樣模式的遊戲更早的在玩家之間火了起來,它就是《H1Z1》。

因為主播們激情的演繹而造就了《H1Z1》的各種段子和梗,幾乎也是一夜之間,這個遊戲就廣為人知。即使你不玩遊戲,但你也一定看過這個遊戲的直播或者實況,對中國玩家在這個遊戲中的地位有所瞭解。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H1Z1》

之後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H1Z1》消失在了玩家們的視野中。然而“大逃殺”的遊戲模式,在經過這一段之後,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檢驗。於是之後,《絕地求生》及時面世,迅速收穫了大眾的視線。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絕地求生》

儘管用了和《H1Z1》相同的手段,但是《絕地求生》的火爆程度卻遠超過前者。上架Steam僅僅幾個月銷量就突破1800萬,其中中國玩家高達600萬。以前去網吧,你周圍可能全是玩《LOL》的,現在幾乎整個網吧都在“吃雞”。

當人們都在觀望,是哪一款手遊能夠打破《王者榮耀》霸榜的局面的時候,沒想到《絕地求生》的手遊發佈了。在PC上佔據了主動權的《絕地求生》在移動端又製造了新的高潮。雖然兩個遊戲都是騰訊的。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吃雞”銷量達1800萬

神奇的是,以前麥當勞、肯德基裡都是玩《王者榮耀》的小學生,而現在,都是在“吃雞”的高中生,大學生。讓我不禁感慨,讓小學生意識到學習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的,居然還是一個遊戲。

雖然終於不用聽小學生聊今天又買了什麼皮膚,誰又上了“王者”。但是整天聽大學生們聊“吃雞”,也是有點藍瘦。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咳咳……說回正題。

“吃雞”大火固然和主播們精彩的表演以及藍洞聰明的運營手段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大逃殺”模式本身帶給玩家們的刺激和愉悅的遊戲體驗。

在一個未知的地圖裡,隨處都充滿了危機,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威脅,你要麼躲起來永遠不讓人發現,要麼拿起平底鍋衝出去廝殺。躲藏、搜索、逃亡、追擊、暗算、暴擊,這是一個目標明確,高度自由,充滿挑戰的世界。生存到最後,就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絕地求生》


Battle Royale沒有變成現實,但在遊戲裡可以

2000年,一部由深作欣二執導,名為《バトル・ロワイヤル》的日本電影上映了。

バトル・ロワイヤル,英文:Battle Royale,中文譯為“大逃殺”。正是這部電影,讓“大逃殺”這個名詞深入人心,流傳至今。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Battle Royale》海報

Battle Royale在劇中代指《新世紀教育改革法》,通稱BR法案。故事的背景是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失業率急速升高帶來的後果,是失去生存動力和自信的人們開始將這種極度的焦慮和絕望轉嫁到了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身上。學生還是遭遇各種威脅。大量學生拒絕上學,同時,受到威脅學生們也開始使用暴力,教師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Battle Royale》劇照

於是,BR法案出臺。BR法案頒佈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公民對學校的崩潰、不良少年惡性犯罪的憤怒;以及培養青少年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然而可怕的是,這種消除憤怒,培養生存力的方法是讓學生們自相殘殺。

在電影中,每年都會隨機在初三年級中選擇一個班。這些被選中的學生被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學生會會得到地圖、糧食、各種武器,接下來,他們就要開始想盡辦法生存下來。學生們必須相互廝殺,直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Battle Royale》劇照

Battle Royale更像是一種“九犬一獒”的海選。諸如此類的還有《飢餓遊戲》、《人類清除計劃》。它也像是一種人性實驗,諸如《異次元殺陣》。後者的內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借鑑到遊戲中,例如《黎明殺機》、《第五人格》。

儘管後者和前者在“逃生”模式上有些不同,一個是相互廝殺,一個是被“追殺”,但是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既

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你要如何選擇?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Battle Royale》劇照

這些電影本身包含著許多深層次的隱喻,讓人細思極恐。真人演繹和鏡頭語言帶來的衝擊感,往往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是遊戲和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玩家是主動選擇參與其中的,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假的,永遠不可能發生,於是原本在看電影時產生的焦慮就會變成一種興奮。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異次元殺陣》劇照

在這場“本我”和“超我”的角力中,“本我”總是以奇怪的姿勢勝利

“本我”、“自我”、“超我”是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中常常被提及的概念。人類在從動物進化成為“智人“的同時,也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動物性。而“本我”就像是這種動物性,它只遵從本能。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列舉了生命的3大本能——求生、生殖、母愛。“本我”保留著生命的這些最原始的衝動。而“超我”就像是警察,它從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出發,對“我”進行監管,壓抑一切不符合後天環境所形成的“我”的三觀所規範的行為。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本我”“自我”“超我”圖解

自我們誕生以來,“本我”和“超我”無時不刻不在進行角力。比如當我們有打人的衝動的時候,總會考慮到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約束而壓抑這種衝動。當然,許多時候我們產生焦慮正式因為“本我”和“超我”打的難解難分。嚴重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解離性精神障礙,不過這都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因為我們擁有智慧。也正因為如此,在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超我”穩贏。於是“本我”只能另闢蹊徑,通過其他方式實現目的。比如夢境,比如虛擬世界,網絡以及遊戲。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君士坦丁大帝的夢》曾被用作《夢的解析》的插圖,用以解釋佛洛依德關於“夢是願望的達成”的理論

在人類的生存本能中,殺戮的衝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千萬年前,我們和大自然搏鬥,殺戮是唯一能夠確保能夠活下來的方法。即使是進入了文明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依然生活在戰爭的陰霾下。儘管現代社會十分的和平,至少在我大天朝,我們不再需要通過殺戮來確保生存,但是這種本能依舊留存在我們的血液中。

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總是有股無名怒火不能發洩。因此“逃生”類遊戲在很大程度上,給了這種衝動發洩的出口。“逃生”類遊戲和其他類型遊戲的很大不同之處在於,玩家可以不必遵守契約精神。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絕地求生》

我們常常鄙視和痛恨LOL裡面掛機和送人頭的行為,也常常鄙視新人和小白,因為他們不會玩。對於熟練的老司機來說,遊戲中玩家之間存在一種類似潛規則的默契。打野的就要到處遊走,中路留給法師,肉盾就要衝在前面。掛機和送人頭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這些都可以說是Moba遊戲的“社會契約”。一旦有人違反了“契約”,就會受到其他玩家的痛罵和舉報。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LOL中因口頭謾罵被舉報

然而在“逃生”遊戲中這種“社會契約”被弱化,玩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存到最後。玩家都沒有陣營,各自為政。你可以選擇和其他玩家結盟,也可以選擇瞬間背叛盟友。上一秒大家稱兄道弟,下一秒就拔槍無情。但是並不會有任何玩家出來指責你,因為這遊戲就是這麼玩的。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第五人格》

不必遵守“契約精神”在更大程度上釋放了快感和本能的衝動。“本我”再次以一種奇怪的姿勢獲得了勝利。

然而,玩家們之所以沉迷“吃雞”,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假的

我們永遠不需要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生存而恐慌,這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和遊戲世界極大的反差所帶來的安全感。我們可以享受刺激,但同時我們又十分安全,完全不同擔心會有“生命危險”。

“逃生”類遊戲大火,我們對生活到底是有多不耐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