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事實:歐元稱霸是泡影 貿易戰不會斷送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週一(07月09日)援引分析網站Marketwatch文章,專欄作家PeterMorici撰文指出,雖然特朗普掀起的關稅貿易戰使得一些全球化擁護者預測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將在這一局勢下進一步走低,緣於其他經濟體仍引領開展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如不包括美國在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同時,世界各央行也為了扶持各國法定貨幣的走勢而持有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的外匯幣種。

黃金方面,受挖礦效率影響無法以合理的成本來扶持經濟增長,其價格在貿易戰背景下較主要貨幣而言則波動較大。

鑑於紐元地區能提供深度、綜合可靠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基本在美國能買入所有產品,各大央行必須持有美元數量超出其他私人投資者認為的主要貨幣數量。

據統計,雖然美國的經濟體小於歐元區,但央行持有美元的比例在63%,而持有歐元的比例在20%。

大部分全球投資者選擇或者是以本國貨幣買入證券,或者是以美元方式買入證券。舉例而言,墨西哥的養老金支付者和企業以墨西哥比索支付開支,但一旦國內通脹出現激增,比索價格迅速跌落,則墨西哥人將購入美元債券或信用違約掉期合約來避免風險。

由此看,自2008年來,美元作為跨境債務融資工具的份額已從此前的45%升至逾63%。

全球化和數字化的進程為距離很遠且本不相關的經濟體營造了更為緊密的貿易關係。比如,智利近期就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一份貿易協議,這一份雙向貿易協議規模過小,難以用衍生工具支持貨幣市場,以防範意外的外匯風險。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即將進口合約的計價換成美元,貿易這可以比索-美元和盧比-美元的兌換方式購入,以此減少風險。

如同英語成為地球村的“普通話”一般,美元也走上了成為世界貿易同一貨幣結算的類似道路。

儘管歐元也渴望成為全球貨幣,但以德國貿易數據看,德國從美國進口的比例僅佔6%,但德國進口貿易合約中有23%是以美元計價的。

總體而言,全球進口貿易中有40%是以美元計價的,而美國對外出口量僅佔世界的10%。

放眼望去,跨國企業和貿易公司囤積大量美元進行交易和對沖風險;外資銀行收取美元存款,用美元支付利息並提供美元貸款;外國政府和企業發行美元計價債券,其中大部分是未受監管的,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類發行有的是私人領域的選擇。

舉例,SorryBitcoin的業務多年來一直由誠信與謹慎的團隊來管理運營,但同時在官方政府對虛擬貨幣出臺管制和輕微監管,在首次代幣發行募資問世之前,是以離岸美元兌私人幣種的方式存在的。

事實上,除了美元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幣種能擁有全球的資源並獲得類似於美元的基礎設施。

美元同時還支撐著強大的銀行體系,這點上歐元和日元是無法做到的。英鎊、日元則因各自經濟體無法提供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及服務而受困。

即便英國脫歐成功,歐元區內政治風險減弱,意大利作為想要脫離德國經濟霸權的經濟體也可能使得歐元區再次遭遇瓦解危機,終結歐元當前的疆域。

所有這些都不會以政府法令的方式來決定,而卻是由生活中的無數個你和我、投資方和私人交易者共同趨使的美元霸主地位。

當然也是美聯儲希望美元該有的位置。

校對: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