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前 言

曹植的悲怆,只有她最懂。有个广东人,是风骨犹存的巨人!杜甫念念不忘的那个男子,风度翩翩。散乱的广东,是奇葩?还是奇迹?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在上期 中,从广东的雏形,到璀璨缚娄国,华美南越国,富庶如伍秉鉴,精巧若粤菜。广东,从未让我们失望过。但广东的深度,远不止此,广东有些意外事,更是超乎我们想象。

大殿之中,曹丕斜躺在龙椅上,冷眼横扫殿下众大臣。“不就做个皇帝吗,要不要这么装X?”他弟弟曹植在殿下暗骂。

曹丕板着脸说:“你常说能七步成诗,就地表演一个吧,七步之内诗不成,就是欺君之罪,斩了你!”

曹植心中顿感凄凉,知道这是哥哥怕自己争夺皇位,要逼死自己。于是愤然踱步,吟出一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来自益风说

粤语的“汁、泣、急”三个入声促音,把曹植当时内心的悲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用普通话读这首诗,简直就像在梦呓,听上去索然无味。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曹植

入声是古汉语的伟大发明。入声发音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粤语中的入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

古人总是用入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在悲壮或激昂之时,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白居易的《长恨歌》。

粵语,也叫广府话,俗称白话,也是一般人眼中的广东话。

粤语有九声六调,带有促音入声,所以听上去抑扬顿挫,很有张力。相比现在的国语,粤语的语调显得多变而复杂。

但广东人说起普通话来,还真是不敢恭维。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张家辉代言某广告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其实,广东话还包括另两种语言:客家话和潮汕话。

客家话,也是声调多变的一种语言。多数地区客家话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客家人,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海外也有很多客家群体。客家人常说:“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美丽的客家妹子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因此,客家话覆盖的地域范围很广。比如在之后的【益风说】四川系列,提到的重庆合川,就有广东迁徙过去的人保留了客家话。

客家话也是中国台湾、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所以客家话作为纽带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地的华人。

以广东梅县为代表的客家话,主要由赣南迁徙而来的古汉语为基础,后期掺杂了一部分广府话。在地域上,赣南语言和客家话最为接近。

客家话保留了疑母字。最明显例子是“鱼”字,无论普通话或粤语都丢失疑母[ŋ-]而读(yu),但客家话仍然读[ŋi]。

客家话的另一个特点是韵母中保留了大量的鼻音,比如“宜、人、牛、年、迎、眼”等字。

比如客家话称田野的水沟为“圳”,改革开放前,深圳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客家人。由于当时村里有条深水沟,所以得名深圳。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深圳

潮汕话,也是以古汉语为基础,带有闽语性质,后期又被客家话所影响的一种语言。潮汕话和古汉语的共性之一,就是完全没有唇齿音。唇齿音都用鼻音代替。

如唇齿音发音“发、烦、逢”,闽南和潮州人往往读成“花、环、红”。这就是春晚小品中“福州”和“湖州”不分的笑点来历。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粵语,不仅语调多变,语言本身也经历了年深日久的演变。

上期【益风说】提及的南越国时期,是粤语的雏形时期,唐宋是粤语成长稳固期,元以后粤语变化不大。所以粤语能对应一些唐诗宋词的发音,但元朝以后的诗词就完全不行了。

因此,粤语并不是粵吹所说的“正宗汉语”,也不是粵黑口中的“鸟语”。它既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特点,也融合了古秦语、百越语言和苗瑶语系。

粤语是经过长期糅合演变,所形成的一种语言。

广府话一直是广东的官话,上期【益风说】大广东,风水5000年文中分析了广东三个支流(西江、北江、东江),附近都是较富庶的地方,也是州府所在地,同时又是粤语集中地,这些情况至今依然一样。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珠江流域水势图

粤语在广东三个地方,是奇葩一般的存在:

在惠州,粤语被强大的梅州、河源等客家人层层包围。

惠城话,就像是客家话蹂躏了粤语,生出来的孽种,难懂的一批。类似的还有河源城区话、东莞城区话、博罗话、龙门话。整个东江流域,粤语都被客家话侵略得体无完肤。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清朝曾设两广总督衙门在肇庆,因为肇庆靠近广西,方便管理。上期【益风说】说到赵佗建南越国时,把少数民族(壮族、苗族)都赶往广西一带的山区。

这样临近广西的肇庆就被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持续影响着,所以导致肇庆周边的粤语口音较重,显得另类。

“五岭通道”之一的南雄,后在唐朝丞相张九龄的开凿下,成为重要的南北通道,南雄至今保留有中国古代官道唯一遗址“南粤雄关”。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南粵雄关

唐宋时期的南迁汉人多从此处经过,所以南雄城区话虽有粤语的影子,但长期被中原官话冲刷后,变成了一个奇葩。

广东方言:粤语、客家话、潮州话、肇庆话、南雄话、惠城话

点视频,感受方言魅力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广东不仅语言变化频繁,自古以来,人口结构也一直在变化。

从前文的秦人和百越的糅合,魏晋时期的汉人南迁,到唐宋灭亡时中原汉人不断的南迁。时至今日,广东至少有3000万外来人口,另有3000万华侨散落在世界各地。

人口的流动和变化,似乎一直都是广东的宿命。

变化,也代表着变通。广东人懂得变通,善于经商(上期【益风说】广东篇提到广东人优秀经商血统是有历史根据的),所以也常被人说成是逐利、滑头。

也正因这种长期流动变化的背景,广东人基本不跟你扯什么国家大事,也不爱谈什么抱负,而是觉得本本分分地赚钱,过好当下的日子最踏实。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所以,CCTV在广东的收视率最低。有个笑话说,只要不影响广东人赚钱,他什么都接受,但要是影响了他们赚钱,他们准跟你急。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历史上广东的变化性那么强,从山水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真。”

《地理统一全书》:“所贵者活龙活蛇,所恶者死鳅死鳝。山若低小更瘦弱者,死鳅鳝也,若活曲而不反者,活龙蛇也。”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发微论》:“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与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厌弃不顾之状,虽或暂为矫饰,而真态自然不可掩也。”

灵动的山势,导致了多变的广东。广东山水,不仅山体灵动变化,而且山势也变化万端。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广东清远山体灵动图 I 益福堂摄

广东第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1800米到1000米之间的峰峦共有400座左右,一路错落有致,越跌越低,直到珠三角海拔只有38米。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这种高落差、层层递减的海拔顿跌,正是《葬书》中“势为难”的“势”。(后文另述)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那么广东除了“变”,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总体来说,广东人本性纯良,勤劳务实,民风也算不上彪悍。有史以来,广东只出过两个“歪人”。

出生在广东高州的高力士,曾辅佐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一辈子忠心可嘉。但也为人诟病:促成玄宗对杨贵妃的迷恋,对造成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个是有争议的汪精卫,他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籍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祖坟都在浙江,权且算他是半个广东人吧。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汪精卫

他早年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从辛亥革命的英雄,变成遗臭万年的汉奸。

有人说,他是宁可委屈自己,保全大局;更多人说他年青时的满腔热血,不能保证以后不会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

在广东,有位“端坐”千年的大圣人。

他千年不朽的真身在韶关的南华寺,因而也有人误会他是韶关人。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南华寺

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时至今日,他对佛教的影响仍然极其深远。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生于广东新兴县。

惠能所作的这首佛偈,流传盛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惠能大师故里山势 | 益福堂摄

在之后的【益风说】四川篇中,那个逃往四川顺利完成避难任务的唐玄宗,他手下有个丞相,这个人一辈子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

在这位丞相死后,每次面见推荐新宰相的人,唐玄宗总是先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这位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君子,是出生在广东韶关的张九龄。韶关,也因此被誉为“风度之城”。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张九龄

张九龄象棋下得溜,唐玄宗来找他下棋,下不赢又不服输。于是唐玄宗把杨贵妃撂一边,天天缠着九龄陪他玩儿。

九龄心里着急:你不要老婆就算了,江山你也不要是几个意思?

一天,两人下棋。张九龄说:“陛下这样沉迷下棋,老婆都不管不太好。”唐玄宗头也不抬,摆弄着棋子:“不要紧。”九龄又说:“陛下这样只顾下棋,不理朝政不妥。”唐玄宗急着将军:“不要紧。”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这时九龄被将军,他并不起仕救帅,随手上了一步卒。唐玄宗提醒张九龄要保帅。张九龄若无其事的说:“不要紧。”“你不顾将军,吃了帅你就输了,还说不要紧。”

九龄哈哈一笑:“陛下好比象棋的帅,帅都一动不动,其他子怎么动也是废的。”唐玄宗顿时面红耳赤。

杜甫曾想把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张九龄,未能如愿,晚年想起来,深感惋惜。

这在杜甫《八哀诗》中可见: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前些年,益福堂去到梅州大埔县的三河镇,深感山水之气象万千。未曾想到400多年前,曾有个55岁的老头途径这里,也曾称赞此地“山川形胜”,并把自己的墓地选定在此。

在他第三次被朝廷启用为兵部尚书的时候,他已经在这次旅游半途去世, “未闻命而先卒”成为他的人生遗憾。

这个潮汕人,就是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的翁万达。

张居正评价:边臣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翁万达的威望远播异邦,比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翁万达墓前朝山 | 益福堂摄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有位广东人,是个抗清名将。他在和清朝搏斗的过程中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胜利。崇祯帝期间被重新启用,1629年他率兵击退皇太极。

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的余党纷纷对崇祯说:“肯定是他故意把清兵引到京城,好让陛下欣赏他的现场表演,以体现自己如何牛X。”

皇太极也乘机写信给崇祯表示:“对对对,他不仅引我入关,他还说,我跑,你来追,你追上了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崇祯觉得皇太极的话有很强的逻辑性,于是以通敌叛国罪将其凌迟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3543刀”。

他叫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待考)。他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有位爱国英雄,他出生在今天的广州市海珠区。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他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光绪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他是邓世昌,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表纪念。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邓世昌

有位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他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他是被称为“抗战中歼灭最多鬼子的中国将领”薛岳,他生于广东韶关的乐昌。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韶关端正父母山

所以说,历史上广东虽有一个半“歪人”,但圣贤、忠臣、民族英雄却非常多。因此广东并非我们调侃中的“南蛮之地”,广东人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野蛮。

司马头陀说:“以端方而知其忠,以倾侧而知其佞,柔乱以知淫,卑劣以知贼,粗猛以知恶,瘦薄以知贫。粹美知慈,威武知断。”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广州端正父母山

《益福堂说风水》:“山广人宽,山逼人窄,山端人正,山歪人诡”。广东的山势大部分端端正正,凛然正气,很少歪斜、凶恶的山体。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江门新会区 I 端正父母山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勾勒着广东的肖像,但似乎从未有人真正窥见过广东的灵魂。

大自然的山水,就像一口不竭的甘泉。但更多时候,她更像是一位冷酷的女王,高傲的昂起头,挥舞着手中的皮鞭,鞭挞着广东,让我们一直奋勇前行。

通过这两期,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广东:过着富足的日子,吃着精致的美食,有着变通的性格,秉着正派的传统。所以广东人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南蛮”,而是有着英雄血统的土豪,语言中也蕴藏着古汉人的风骨。

但真正的广东并不仅限于此,广东也有致命的缺陷,也有一些隐藏在山水中的大秘密,它们会是什么呢?

欲知更多广东奇闻异事,请看下期【益风说】,下周三晚8点,我们不见不散!

-下期精彩-

潮汕人,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打群架,谁能获胜?广东五位“半个皇帝”的宿命是什么山水原因造成的?

“性都”东莞从滋生到消亡,它和山水的必然因果是什么?黄飞鸿、叶问、李小龙成为中国武术文化代言人真的是偶然吗?

以山水角度来看,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城市最终会走向哪里?

喜欢这篇文章,就转给亲朋们看看吧。

传统文化的延续,从你的这次分享开始!

知识补充:

粤语的形成过程:秦汉时期,当时的粤语是秦人和百越各民族语言的融合物。

魏晋南北朝,中原常年战乱,大量中原士民逃到岭南,中原古汉语与已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这是粤语的成长期。

唐宋灭亡,中原沦陷400多年,数量庞大的中原汉人不断南下,最后一次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时粤语定型。

元明清三代,由于两度非汉族统治国家,中原官话导致古汉语急剧变异,入音迅速消失。而粤语基本没受影响。

关于粤语发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粤语可把“霜”和“乡”押韵。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粤语把“间、山、关”都可以完美押韵。

比如古代的“文钱”,粤语保留了“文”的用法(但用通假字“蚊”)。“几多”(多少)、“几时”(何时)可追溯到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客家话也有“几多”“几时”的发音)

「益风说」是谁挟持了广东5000年?

本文部分理论依据,《益福堂说风水》书中识砂篇:

厚重之地,人多福寿;秀颖之地,人多轻清;湿下之地,人多重浊;高元之地,人多狂躁;散乱之地,人多游荡;尖恶之地,人多杀伤;顽硬之地,人多执拗;平夷之地,人多忠信。山广人宽,山逼人窄,山端人正,山歪人诡,山浑人隐,山峻人凶;山秀人美,山动人淫,山尖人文,山粗人蠢,山聚人富,山散人贫......

非著名风水学者、实践者。

喜阅古往之佳作,好悟山水之情怀;有闲云野鹤之志趣,无放眼天下之大才;裹足于华夏,踏步觅蓬莱。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