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這裡告訴你答案

雖然國產車在近些年研發,進步速度很快,但是由於德系,日系等汽車工業發展較早,體系更加成熟,所以在一些方面國產車和合資車依然有一定的差距,那麼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這裡告訴你答案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別究竟差在哪兒?小編認為主要差在這五方面:發動機技術、底盤技術、整車調教、製造工藝和質量管控

1.發動機技術: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逐漸發展的,也就是1950年,至今也只有短短67年,況且剛剛起步的十幾年裡,又在鬧革命,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所以,中國汽車工業起步階段慘不忍睹;而國外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早,1886年卡爾*本茨製造了第一輛汽車,1913年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條汽車裝配流水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發動機技術的沉澱方面,國內汽車工業和國外汽車工業是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所以也造就了國產車的發動機與合資車的發動機沒法比,從汽車使用者的角度,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發動機運行的平穩性、噪聲、油耗、動力和耐久性這幾方面。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這裡告訴你答案

2.底盤技術:這底盤技術主要反應在懸架技術上,國外的空氣動力懸架、液壓懸架等等,中國大部分國產車企還在使用麥弗遜式懸架,麥弗遜是哪個年代的人?麥弗遜式懸架是1924的產物!

3.整車調校:由於硬件不能跟上,所以汽車整車調校就更不用談了,但是小編為什麼又把它列出來說呢?因為整車調校在汽車開發製造過程中非常重要,也是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一塊內容,但是很多國產汽車廠家根本不重視,比如某某泰之類的。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這裡告訴你答案

4.製造工藝:為什麼說製造工藝呢?製造工藝也分為兩大方面,一個是製造工藝的技術,另一方面是製造工藝實現所需要的設備;前一項製造工藝的技術目前國企通過合資的方式,以市場換取技術,基本與合資水平持平,注意,這裡換來的技術只是製造工藝的技術,而不是發動機、底盤調教之類的技術;另一個就是實現製造工藝的設備,其實這看看中國工業的起步時間就知道,我們是製造大國,但不是製造強國,其中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發達國家限制先進的製造設備和技術進入中國,導致中國在高精尖製造領域為空白!所以一些衝、焊、塗相關的高端設備,拿起前根本買不到,所以限制了國產車的製造水平!

5.質量管控:這個東西說起來就有些虛了,TS16946在中國的實時過程中,很多都是進行的表面工作,質量管理和整車調校一樣,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搞,而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從硬件設施、技術、人才、資金四方面根本無法支撐TS16946質量體系的實施,所以,質量管控上,國有汽車企業還需努力!

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這裡告訴你答案

總結:國產車正處在發展階段,雖然依然有一些企業在做逆行開發的事情,但是我們也看到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等自主知名品牌正在努力向全球邁進,相信未來國產車也會比肩那些豪華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