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文 • 桑瑜

图 • 网络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竹琴

四川竹琴又称“道情”,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或“道筒”。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出时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击打,板的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撞时铃响板响,发出铿锵清脆的音韵。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清末道情演唱图

道情的起源,据相关文献记载,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四川的城市乡村常有云游道人,用“道情”的方式演唱戏善歌词化缘,比如《二十四孝》等,唱腔多用玄门调和南音调。到清代光绪年间,开始有民间艺人模仿云游道士唱道情,于是逐渐形成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民间竹琴表演

四川道情分扬琴调和中河调两大流派,前者又称成都派,其创始人贾树三广泛吸收四川扬琴的曲调的优点,经过改良,形成唱腔丰富,表演细腻,韵味醇厚的演唱特点。由于道情曾大量借鉴扬琴的表演技艺,故称道情为“竹琴”。

竹琴演唱史上最为突出和成功的艺人,是成都的“竹琴圣手”贾树三。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老成都民俗公园内竹琴大师贾树三雕像

贾树三,回族,1894年生于成都回族聚居的皇城坝。1岁半时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3岁时双目失明,他行五,名“瞎五儿"。及长,学唱竹琴及川戏,成名后人呼“贾瞎子”。

贾树三自幼聪明,6岁,他沿街叫卖雪梨膏,学会街头各种叫卖声。10岁,他从一个卖草药的李姓学唱道琴,后拜回族中人称“马三国”的马小成为师,他背起道筒沿街卖唱,生活难于维持,后请人牵着出外跑滩,流落江湖。

20世纪20年代中期,贾树三回到成都,正式向外号叫“蔡须须”的蔡觉之学唱竹琴。当时成都竹琴同扬琴一样,五六人坐唱,各唱各的角色,如遇人物繁多的戏,五六人轮流换唱,有条不紊,尽坐地传情之妙。后来由于艺人内部分化,他只好一个人去卖唱为生,一人兼唱多角,各显人物性格,一个人唱一台戏。同时他得到文人墨客以及戏曲界中人士的帮助、关怀,为其改正唱词,研究唱腔及至生活上照顾。贾树三又对人谦恭,虚心求教,致使他的唱腔艺术精进。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成都博物馆民俗厅《茶馆人生》展示民国时期锦春茶楼场景

至20世纪20年代末,他在琴迷、友人帮助下,在少城东城根街锦春茶楼上设下固定的书场“他每天准时上场开唱,风雨不改,他对听众负责,每于华灯初上,书场座无虚席吉抗日战争中,日机疯狂轰炸,他到老西门外茶店子去唱,地方虽远,但贾派竹琴听众仍之若骛,一天跟他两场。”

当时,名士谭之送他一联:

唱罢离合悲欢,回首依然贾瞎子;

拍开风花雪月,伤心谁问李龟年!

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尹昌龄也赠他一联:

盛时之元音已杳,今又逢师旷重来,绝技出瞽盲,最好是《处道还姬》、《李陵饯别》、《当阳送客》、《子胥渡芦》,串生旦丑净而各肖神情,慷慨激昂惊四坐;

历年之国步多艰,只赢得长沙痛苦,幽情寄弹唱,恍如闻“渐离击筑”、“雍门抚琴”、“越石吹笳”、“祢衡挝鼓”,从忠孝节义以扶维教化,发扬蹈后足千秋。

川剧中的高手天籁、周企何,京剧的刘荣升,电影明星谢添,以及当时成都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常去听贾树三唱琴。他们去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是从他的说唱中得其艺术深味。

贾树三唱腔原是竹琴老调,后来他吸取了扬琴中[立四柱][一字]及[苦平]中之犯腔,他还能将二度、四度转调难度较大的唱法干唱(竹琴无其他乐趣伴奏)出来,唱得自然,如行云流水,发展了竹琴唱腔,成为“贾派”。

建国后,贾树三被选为成都市曲艺改进会委员,积极响应人民政府号召,编唱新词,自编《买公债》,与裴墨痕改编《王贵与李香香》等。1951年1月26日,这位名震巴蜀的竹琴艺术大师病逝。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贾树三竹琴选集》,评介贾树三竹琴唱腔艺术,收有唱本18出。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贾树三竹琴选集》(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贾树三所教的“贾派竹琴”学生中有成就的计有:周玉龙、周玉林兄弟,赵云龙、赵幼书父子,裴墨痕等。

人物丨竹琴圣手贾树三

贾派竹琴的第三代传人张永贵

贾派竹琴的第三代传人张永贵,也是金牛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出生,家住茶店子街道五里墩社区。1945年跟随“贾派”竹琴传承人赵幼成学习竹琴艺术。其高音处慷慨激越,低音处韵味醇厚,善演唱曲目众多。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川剧、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四川荷叶、民歌等戏曲、曲艺和歌唱形式融入四川竹琴声腔艺术中。其擅演曲目有短篇的《浔阳江》《渔夫辞剑》《铡美案》等,长篇的《三国》《列国》等。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