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公司能源轉型力度應再大一點

在能源轉型已經成為趨勢、國際大石油公司實施戰略佈局的情形下,基於可持續發展,中國石油公司應做出力度更大一點的回應,應提前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相關項目的論證,為能源轉型提供戰略儲備。

能源轉型似乎很遙遠,當前還沒有出現明顯轉型跡象。IEA、BP等機構認為,未來20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是主導全球能源消費的主體,佔全球能源消費的75%,化石能源消費增長佔整個消費能源增量的60%。但能源轉型真實存在,這兩年能源轉型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今年3月,石油公司面向未來的能源轉型成為 “劍橋能源周”設置的重要議題;4月,BP推出《全力推進能源轉型報告》;5月,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更名為Equinor,正式去掉名稱中的“石油”;前幾天,對新能源最為保守的國際大石油公司埃尼,通過對哈薩克斯坦50兆瓦風電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這是埃尼首次在新能源領域的實質投入。

中國石油公司能源轉型力度應再大一點

能源轉型並不是霧裡看花,審視未來、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希望在能源格局大變革中基業長青的國際大石油公司已經對此做出了回應。對於行業而言,2017年不是普通的一年,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在這一年在面向低碳的能源轉型方面進行佈局。BP在繼續大力發展美國及荷蘭的陸上風電項目基礎上,2017年斥資2億美元收購歐洲太陽能開發商Lightsource 43%的股權,這是在2012年退出太陽能之後重新進入太陽能領域。道達爾將新能源與天然氣、電力等業務合併,設為公司的第四個核心業務部門,並計劃到2035年新能源業務份額佔到20%。殼牌計劃到2050年將其提供的能源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目前削減一半,為此每年投資20億美元,並將新能源業務產業鏈延伸至發電及電動汽車充電樁領域。

世界能源供應多元化及綠色低碳發展驅動國際大石油公司啟動能源轉型。世界經濟繼續增長、未來人口規模持續增加對全球能源供應提出了挑戰,而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促使近200個締約方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減排目標,倒逼石油公司提供更為清潔的能源產品。

中國石油公司在能源轉型方面也有所實踐。中石油在華北、遼河、新疆等地開展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肯尼亞開發當地的地熱資源,在北京地區加油站嘗試使用太陽能供電。中石化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成為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作為國內地熱資源利用的引領者,中石化還推動形成了國內聞名的地熱利用“雄縣模式”。

總體而言,中國石油公司的能源轉型更多的是和油氣主營業務聯繫更為緊密的生物質燃料領域。除了地熱外,在生物質、風能、太陽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大都沒有商業應用級項目。這說明中國石油公司在能源轉型方面比較穩健。

這應該和中國石油公司運營實際情形相關。低油價對中國石油公司造成了較大沖擊,上游一直處於奮戰油價寒冬的攻堅階段;海外龐大的油氣資產還需要進一步法人消化重組,難以配置額外資源發展可再生。同時,中國石油公司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職責,這也要求公司運營以穩健為主。當然,在很大程度上與石油公司能源轉型理念有關,認為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還不是轉型時機。業界也普遍認為,當下需要專注於油氣主業,對新能源市場只需保持緊密關注。

的確,石油公司貿然進入新能源領域,會給公司帶來很大風險。但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可再生也應當在石油公司的業務中佔據一定的份額。對於前沿區塊,石油公司奉行“早期大規模進入”的勘探理念。對於可再生,石油公司也應有提前準備、早期佈局的思想。一個行業的“進入者—收益(機會)”發展演變歷程接近於正態分佈曲線,等到行業發展成熟、很多人看到機會時,行業的時點已處於正態分佈中心線的右側,即收益快速下降的階段,屆時湧入者眾、競爭激烈、行業收益被迅速拉平。只有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在行業尚未成熟時提前進入,才有可能獲得超額利潤。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頁岩油氣是典型例子。殼牌、BP等國際大石油公司基本上是在頁岩油氣革命爆發後才重視北美非常規油氣並花巨資進入,但是殼牌、BP等在北美頁岩油氣資產並沒有創造價值,甚至一度陷入經營困境。真正創造價值的是那些早期已經擁有原始頁岩油氣資產,並持續開展非常規技術攻關的北美中小型石油公司,如先鋒、諾貝爾等公司。

當然,能源轉型處於早期階段,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行業缺乏明確的能源轉型路線圖、關鍵時點、階段目標和具體路徑,石油公司能源轉型沒有成熟的案例可借鑑。分析大石油公司當前策略,BP公司能源轉型的理念和做法具有啟示意義。

BP實施的解決方案是油氣業務的減排脫碳和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拓展兩者齊頭並進,一方面對傳統能源產品的深度清潔化;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清潔能源,提高低碳能源在產品中的佔比。在傳統業務方面,減少石油和天然氣運營的排放量、生產更先進的潤滑油幫助客戶減排、利用餐飲廢油生產航空燃料、提供能耗更少的化工產品。在可再生方面,除了生物燃料和風電外,BP重新進入太陽能領域。事實上,這種理念並不是BP獨有,殼牌等國際大石油公司大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只是在新能源類型的選擇和區域佈局有所區別。

在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風能太陽能成本持續下探、純電動汽車快速增長、“原油消費峰值”有望到來並且政府排放標準愈加嚴格的情形下,石油公司應該重視並認真思考能源轉型這一切實存在並事關長期發展的趨勢。如果電池儲能技術實現突破或者新能源技術出現與頁岩氣類似的質的飛躍,新能源將對油氣傳統業務形成巨大的衝擊,彼時依賴石油天然氣業務的石油公司將會陷入被動的局面。所謂先知先覺、未雨綢繆,就是需要認清

事務發展趨勢並提早應對。筆者並不提倡中國石油公司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不提倡盲目跟風,應基於自身實際進行趨勢研判。在能源轉型已經成為趨勢、國際大石油公司實施戰略佈局的情形下,基於可持續發展,中國石油公司應做出力度更大一點的回應,應提前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相關項目的論證,為能源轉型提供戰略儲備。(作者:張禮貌,為中國石化勘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本文由(石油聘oilpin.net)小編髮布在今日頭條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