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導演楊德昌在電影《一一》中借角色之口說:“電影發明之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這句話套在遊戲上,相信也是如此。遊戲延長人生的最好題材當然是人生本身,比如最近,就又有一款名為《中國式家長》國產獨立遊戲在玩家當中闖出名聲。與《高考戀愛100天》、《眾生》等一眾話題國產遊戲類似,《中國式家長》截取了所有中國玩家都經歷過的求學階段,打出了一張顛撲不破的青春牌。

目前,《中國式家長》還處在搶先體驗階段,遊戲並未正式發售,上線時間模糊定在今年秋季,遊戲開發商為墨魚玩科技、發行商為椰島遊戲。但6月1日至6月17日之間,《中國式家長》進行了一次免費試玩活動,遊戲表情包式的畫面和風格非常詼諧,加上體現了玩家都經歷過的一段最難忘的時光,面子對戰等有趣系統等,《中國式家長》在玩家當中獲得了不俗評價。截至6月26日,《中國式家長》在WeGame上期待度為98.1%、TapTap評分9.7。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學習選秀面子對戰,中國式家長主角是孩子

官方信息介紹,《中國式家長》“是一款輕鬆休閒,且充滿現實隱喻的模擬養成遊戲,模擬從出生到高考這段過程,探討中國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是一款現實主義遊戲”。

不過,雖然叫做《中國式家長》,但遊戲實際有點“名不符實”,因為玩家在遊戲當中主要扮演的是並非家長,而是孩子。

遊戲進程按照回合推進,玩家需要進行日程安排,平衡好學習和娛樂。根據日程選擇的不同,隨時間流逝玩家扮演角色在不同的屬性上會有所增長,因此玩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比如父母的期望調整策略,以變成不同的樣子。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這種強調玩家做出側重選擇的要求,會在隨所扮演角色年輕增長越來越顯著。可能剛出生時玩家擁有充分的自由,藝術體育學習全面發展,但每長大一歲,來自父母的期望就越加具體,玩家就必須捨棄一部分可能看起來與高考無關,有點“不切實際”的夢想,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是的,這種現象的確就在我們幾乎每個人身上發生過。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有部分玩家認為,《中國式家長》雖然各方面都比較真實,但自己能安排課程表的玩法很出戏,希望後期能夠課程固定,更加接近於現實。

遊戲最終成長目標都以順利通過高考,並考到心儀大學為目標,同時高考也是整個遊戲的終點,似乎也代表著高考後家長形象的缺位。由於試玩版的緣故,目前能夠體驗到的遊戲內容暫且直到8歲,而非遊戲全部內容的到18歲。

人生模擬題材很有代入感,但也很容易無趣。《中國式家長》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採用了模擬類手遊普遍驗證過的玩法拼接,比如遊戲主要玩法是模擬,但同時內置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像是“挖掘腦洞”其實是三消玩法,“挖掘腦洞”類似卡牌對戰等等,這些小遊戲穿插在遊戲的主線當中,沖淡了重複性遊戲內容所帶來的無聊。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人生是一個圈,一週目孩子會成為二週目的家長

遊戲比較搞怪的系統很值得一提,特別是宣傳視頻中很有“漲粉”效果的面子對戰。我們知道,在中國文化中中年人之間的寒暄不僅僅是閒聊,更是一種顯擺,一種面子,一種不輸人後的態度。

遊戲中這種寒暄被設計成了面子對戰系統,對決雙方優劣以更加直觀的血條呈現,而攻擊手段便是玩家達成的成績。遊戲中成績是方方面面的,即是本身屬性高學習好,同時參加特長選秀也能夠加分。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特長選秀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玩家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長,特長同時可以讓父母在親戚與熟人間更加“有面子”。不過,過多的要求自己完成父母的期望,會導致角色心理壓力過大,反而造成屬性的降低。小孩子學習壓力大形成心理問題,可以說也是現實的一種了。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遊戲最精髓的部分並不是這種對現實誇大式的反諷,而是在玩家通關後,可以在二週目時繼承存檔,用一週目所扮演的孩子扮演二週目的家長。此時,二週目玩家面對的父母期望,其實就是曾經孩子因父母所逼而無法完成的夢想。用自己的遺憾來要求下一代,希望孩子幫自己實現沒有實現的夢想,這是為人父母者普遍的通病。

這樣的一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在每天上演,已經孩子被父母期望驅動,失去夢想,長大後又用自己的期望,逼迫自己的孩子放棄夢想。人生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圈。

“探討家庭教育矛盾”,沉重話題搭配表情包食用

《中國式家長》由一支兩人組成的小團隊墨魚玩遊戲研發,前身叫做酸奶遊戲,發行由椰島遊戲負責。在《中國式家長》的Steam商店頁面中,開發者寫道“中國式家長有很多通病,但他們是愛你的,也許愛的方式不對”。

相對於遊戲玩法,大部分玩家在TapTap、WeGame上的討論中更加熱衷於分享自己的故事,顯然此類幾乎人人皆經歷過的現實題材,引發了很多玩家共鳴。玩家分享的故事百感交集,大多都牽扯著無可奈何的灰色。

也有玩家認為,遊戲過多地渲染了負面情緒,“中國式家長”的說法過於刻意貶低。而在宣傳圖當中,開發者給《中國式家長》的定位之一便是“探討家庭教育矛盾”,同時也正如開發者所說,遊戲裡裡外外都 “充滿現實隱喻”。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另外有玩家提到了另一款模擬現實的國產獨立遊戲《眾生》,希望《中國式家長》不要像《眾生》一樣“涼了”。

《眾生》、《中國式家長》在玩家當中接連的高評分、高關注的現象,揭示了模擬人生式遊戲存在一定的市場潛力,同時其題材以及重創意的特性,易於中小工作室發揮。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模擬人生類遊戲給了人們重新活一次的機會,加上現實題材是大廠很少也不會去涉及的弱敏感題材,對於獨立遊戲工作室而言不啻為一種突圍出路。

相比《眾生》,《中國式家長》可能得以存活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有成熟的獨立遊戲發行商負責宣發工作;另一點便是遊戲本身在玩法上易於理解,相關係統也較為簡單有趣。

《中國式家長》中加入了很多網絡流行語、表情包等有趣的內容,中和了“中國教育”這一比較沉重的話題;同時如前文所說,遊戲加入的三消及選秀類特色玩法,也一定程度上衝淡了模擬遊戲重複性操作的枯燥。遊戲本身畫風雖然簡單,但也不失為一種萌點,沒有像黑白畫面那樣讓人難以接受。

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評分!爹媽面子對戰,當學霸還是學渣

學友,是你嗎?

孩子與家長親密而又對立的關係,構成了遊戲主要的賣點。能夠普遍引起玩家共鳴的元素設計,為遊戲獲取好口碑提供了基礎。玩家玩的並不是遊戲,而是體味另一種人生,給曾經的自己多一份選擇,正是這樣,讓模擬人生類的遊戲有了經久不衰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