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房價爲何不降?

房價為何不降 房地產業利潤與納稅比例1:1.2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房地產業一度以“暴利”聞名,但其在稅收、就業等方面的貢獻不可忽視。近年來,隨著平均利潤率下降,“暴利”的說法不再,但其稅收貢獻仍然較大。自房地產業在2016年正式被納入營改增試點後,房地產企業應交的稅種經過合併,總體稅負減輕。但在很多城市,房地產企業仍是納稅大戶。

萬科支付的各項稅費最高,為397.6億元,略高出同期的372.1億淨利潤。綠地和保利次之,支付的各項稅費分別為281.6億和269.9億。恆大為納稅大戶,“應交稅金”一項達697.0億,其中僅所得稅就支出404.2億。恆大同期的淨利潤為243.7億。碧桂園、中海、華潤、融創等房企的應交稅金同樣不菲。

網籤週期長 炒房者卻步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去年3月買了一個新盤的樓房,簽了認購書、交了首付款,到現在仍未通過網籤。為什麼呢?實際上,未經網籤備案,即便已經全額交付購房款,也只能算是處於合同草簽甚至僅為簽訂認購書的狀況。去年住建局出臺備案價規定對每個項目的售價作出限制,超出備案價的不能網籤。但事實是,很多項目的銷售價超出備案價,周邊不少樓盤都是這樣。

網籤限制措施出臺滿兩年,由於部分樓盤價格較高,網籤仍未放開。在市住建局、國土局等官方網站,不少置業者投訴網籤等待時間過長,已經成為購房糾紛投訴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其間不少購房者面臨按揭利率上漲、首付門檻變高等情況,而開發商為了回收資金,甚至使用打折提高首付、一手房轉二手房、支付裝修款等方式誘導購房者購房。有律師和銀行從業者認為,網籤週期長,置業者等待期間會面臨其他金融、法律風險。同時,該政策有效遏制了炒房現象。

限制網籤的初衷是為了穩定樓市、防止樓價上漲過快,但在執行過程中為置業者帶來不少“煩惱”。開發商因資金短缺,可能將房屋抵押給第三方獲取貸款。又或者因為自身債務問題被司法機關查封或強制執行。”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即便置業者能夠拿回首付款和定金,也面臨無房可買的前景,這種時間成本的損失很難預計,也無法彌補。

熱點城市屢現“一房難求”是庫存告急還是捂盤惜售?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在樓市調控趨嚴的背景之下,西安、南京和杭州等熱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卻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買不到房”也成為掛在購房者嘴邊的熱詞。為什麼“一房難求”現象日益突出?造成“一房難求”現狀的基本原因何在?各地樓盤又是否存在捂盤惜售現象?

進入2018年,各地頻頻出臺或升級樓市調控政策,目前各地發佈的調控政策數量超百個。與此同時,各城市的“人才爭奪戰”也不斷升級。搶奪人才的城市並沒有做好增加住房供應的準備,而搖號購房更加劇了供求失衡的市場預期,住房短缺已成為人口淨流入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矛盾。

但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卻出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遠郊盤比近郊盤貴,毛坯房比精裝房貴,二手房比一手房貴。城市土地有限、耕地永久保護、用地指標不足,有限的可建設用地更多用來拉開城市框架、改善交通條件、吸引產業進駐。這些原因,也會制約城市住宅用地的供應。

住建部約談12城釋放什麼房地產調控信號?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五一”前後,住建部就房地產調控問題密集約談了12個城市。目前,已有成都、哈爾濱、貴陽、長春、佛山、西安6個城市作出回應。輪約談重申毫不動搖地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釋放強烈政策信號,將進一步推動地方政府因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6個回應城市均針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新情況,對原有調控加強落實,出臺新規,堵住漏洞,加強監管。

成都15日出臺的新政策將限購對象由自然人調整為家庭,對離異家庭購房、新購房轉讓條件作了新規定,同時配套出臺了公證搖號排序選房的新規定。哈爾濱要求主城區內新房3年限售;長春要求商品房成交價格不得高於預售申報價格;貴陽重申3年限售規定,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佛山重申房地產銷售秩序,在房企開盤時間、認購簽約流程、房源公開等方面作了較為細緻的規定。約談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未來房地產調控將繼續“從嚴”邏輯。

防止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炒房投機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公安部四部委要求,重點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在繳存地或戶籍地購買首套普通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防止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炒房投機。優先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提取額度要根據當地租金水平合理確定並及時調整。

繳存職工與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的,先辦理個人賬戶封存。賬戶封存期間,在異地開立住房公積金賬戶並穩定繳存半年以上的,辦理異地轉移接續手續。未在異地繼續繳存的,封存滿半年後可提取。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當地政策的規範調整工作。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主動協調當地公安、通信、城管、網信等部門,集中開展治理違規提取住房公積金工作,對違規提取住房公積金的中介機構和其他組織,依法予以查處。對涉嫌偽造及使用購房合同、發票、不動產權證書、結婚證等虛假證明材料的組織和個人,要及時向公安等部門移交問題線索,嚴肅依法懲治。

手機APP查詢徵信潛藏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提問:房價為何不降?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發布近期徵信管理工作進展及提示,其中提到手機APP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潛藏風險,授權查詢要慎重。用戶在未詳細授權協議的情況下,點擊查詢或確認按鈕,即表示已授權APP查詢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在查詢過程中,個人信息可能被保留在商業APP的服務器上,存在洩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風險。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目前沒有APP;社會上的手機查詢APP與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無關;不建議在APP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目前,個人信用報告的正規渠道查詢包括,在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現場查詢;通過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代理點查詢;登陸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官網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