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时候该找一处诗意的栖息之所,

放松心灵,释放自己。

那一座座精致别样的酒店民宿,

就犹如另一座家以外的精神驻地,

为疲惫的你提供田园牧歌式的休憩之地。

一起去寻找天府之国的美宿吧,

在这里让时光暂时慢下来,

开启一场短暂的心灵之旅。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美 宿 第 拾肆 家

上喜龙园四合院

当城市越发向上生长,人们也已经看习惯了越来越向上的都市风景,但是对于在城市中心生活的老成都人来说,独门小院的生活才是他们的记忆。

而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有人也想回归院落生活,并且花了上千万,将一处民国小院装出五间客房,扫榻以待,倒履相迎。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突然,蝴蝶从书桌上缓缓飞起,在我这小小的空间里翩翩起舞,它舞动的姿态很优美,在半空中划出一条又一条美美的弧线。我呆呆的用手托着腮,就这样傻傻地看着它飞舞。它轻轻缓缓地舞着,舞着,仿佛一个朦胧迷离的梦,我便陶醉在了它那迷人的美中……”

巴金先生在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主人公觉慧在院子里看蝴蝶的场景,或许这就是他的真实记忆,说的就是这个院子——上喜龙园。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建于民国17年(1928年)的“龙园”是一座典型穿斗木结构的三合院落。院子里南北向五开间,西侧为四开间,东侧有一座凉亭;院内种着四棵树,一棵香樟,三棵银杏。

曾经这里住着四代人,人多的时候,住着二十几个长辈,三十个以上的弟兄姐妹,还有四五十个佣人。这是主人李竹西先生心里的理想院落:花鸟鱼虫、琴棋书画、与世无争。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宛如时光隧道的四合院

“龙园”在市中心文殊院旁,穿过文殊院,停下脚步在“龙园”大门外看,灰砖砌成的门墙有一种老成都的气息。木门上嵌有纯铜龙纹手柄,“龙园”二字在门匾上显得很古朴低调。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按过门铃,管家热情迎接,打开院门,有一种从现代都市生活一步踏入了旧时光当中,又有穿越古今的意趣。进门后看到的是巨大的茶色玻璃门,中间留着透明的圆洞,自带胶片滤镜,给人带来几分私密感。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小院是典型川西结构,南北向五开间,西侧四开间,东侧一池清澈见底的池水围绕着中心凉亭。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龙园”的主人说,“我们丝毫没有改变原来房子的结构,一样的青砖石瓦、飞檐斗拱、亭台水榭楼阁,斑鸠还像往常一样,每天都来喝水,在院内的古树上停歇;偶尔还有猫咪爬上屋檐,四处走动。”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建筑是最能体现一方人的风节与习性的,川西人喜好聚集娱乐,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既能供家人纳凉、小孩嬉戏,又能与邻里喝茶下棋摆摆龙门阵……

新老结合的院子大翻新

改造见证了世间一百多年风雨的“龙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属于国家文化遗产,所有改造均需要政府相关机构批准。

对建筑本身的研究和保护是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与舒适的体验革新这才是改造的重中之重。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从修改的改造方案到前期沟通和装修就整整花了18个月的时间。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设计师保留了老院子干净的木质结构屋顶,拆除了原有复杂的红木色雕花门窗,改成通透的玻璃门,打造了两个犹如玻璃盒子的公共空间,让光线更易穿堂入室。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细节控到极致的五间房

“龙园”在房间的改造上更是令人能感受到每个细节的精心设计。把原来的一千多平米划分成了五间客房,分别取名为传统丹青色彩中的「翠」、「绿」、「黛」、「胭」、「蓝」,每一间的布置与色系都与名字应和。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黛-

客房的软装兼具中西,以舒心的原木色为基调,各色家具又给室内增添了层次感。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胭-

入房须得先换鞋,即便是光脚,在冬天也不会觉得冷,地暖早已铺满了整个地面。不仅如此,炎热的夏日,房间也犹如在树荫下乘凉一样,温度刚刚好。整个房间的地暖,中央空调,净水,灯控系统都是按照日常生活的最高标准来配置。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蓝-

房内的其他配置也可见“龙园”的整体风格,简约大气。布置的宽敞通透,色调和房间名字搭配的正好。无论是光影,家具,小到房间内的容器,温度,都是在安适之中蕴着缕缕恰到好处。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翠-

层层递进的房间里,床架上白纱垂下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一张就要15万人民币的加厚床垫更让人在入睡之时完全放松下来。飘荡在房间内的淡香更是“龙园”主人的精心选择。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撒在床上犹如一种闲适充满了整间屋子。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绿-

“龙园”不仅仅是休息一晚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你在嘈杂的闹市中,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院子,让你忘记暂时的一切,来享受这种回归到旧成都时光的记忆当中来。

隐藏在闹市中心的寂静

如此用心的审美与精心挑选,让人难以抗拒这样一处既古老又现代的四合院,无论四季晴雨,坐在凉亭下放空,阳光透过缝隙照射进来,旧时锦官城的悠闲生活便又鲜活了起来。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文字/星星 图片/曹维兵、网络 编辑/星星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之处,请微信留言告知,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慢奢美宿|藏在文殊院旁的小院,是巴金《家》里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