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祕訣竟是「蘋果」

前段時間,蘋果期貨火到不行,漲勢讓不少投資者歎為觀止。5月15日,蘋果1810期貨的成交額高達2528億元,秒殺當天滬深兩市各自成交額1629.9億元和2151.2億元。

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秘訣竟是“蘋果”

“瘋狂的蘋果”等期貨產品也吸引了A股私募資金參與,在這些能多空搏殺的產品背後,又有哪些聰明的“操盤手”獲利呢?

資管網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有持續半年業績記錄的期貨私募單賬戶701個,實現收益的賬戶299個,佔42.65%,上半年平均收益率3.79%。收益超過30%的賬戶24個,實現收益翻番的賬戶4個,其中“黃潤華2018”以近40倍收益率拿下上半年冠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期貨私募前三甲的獲利主力均包括蘋果期貨。

廈大碩士“在蘋果樹下買蘋果”

半年獲利近40倍

截至2018年6月30日,在資管網有持續半年業績記錄的期貨私募單賬戶為701個,其中以量化交易策略為主的賬戶有314個,佔比44.79%;主觀策略為主的賬戶有387個,佔比55.21%。在這些期貨私募單賬戶中,整體實現正收益的賬戶有299個,佔比42.65%,而上半年期貨私募單賬戶平均收益率為3.79%。

從2018年上半年期貨私募單賬戶重量組收益來看,收益率超過30%的賬戶有24個,實現收益翻番的賬戶有4個。也有業績較差的,虧損幅度超50%以上的期貨私募單賬戶就有11個。

在收益翻番的期貨私募單賬戶中,“黃潤華2018”以近40倍的半年收益率登上冠軍寶座,該賬戶的基金經理為黃潤華。“黃潤華2018”從2017年12月29日運作至今,累計收益達3824.76%,最大回撤44.35%。該賬戶採用主觀交易方式,使用趨勢策略,獲利品種是蘋果、豆粕和豆油,賬戶淨盈利4166.92萬元。

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秘訣竟是“蘋果”

公開資料顯示,黃潤華,廈門大學碩士,從2009年開始專職做投資。在其資管網主頁上,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投資經歷和理念——“剛開始做股票,2011、2012年做股指,虧了200多萬,從2015底開始做多商品,到目前為止,基本上做到比較穩定的盈利。徹底的基本面信奉者,認為投資的秘訣是確定性。”

上個月,在七禾網(一家主要研究金融、產業、基金和價格的網站)組織的某個投資策略分享會上,黃潤華曾表示,“從4月18日開始在蘋果樹下下的第一單開始,7-8個交易日我盈利了一千萬,而我的總投入也就500多萬”,“蘋果漲不漲?一個字,漲。兩個字,大漲。所以我敢重倉買,它是有確定性的”。

上半年期貨私募的收益亞軍是“唐寶財富”,管理人為樊躍平。該賬戶從2018年4月運作至今,累計收益率為234.62%,最大回撤為33.78%。賬戶採用主觀交易方式,使用趨勢策略,獲利前三大品種是蘋果、棉花和菜粕,盈利總金額近300萬元。而季軍是“瑞博晟鑫1號”,管理人為天津市瑞博投資的黃斐斐,從2017年5月29日運作至今,半年收益率達148.15%。該賬戶採用主觀交易方式,使用趨勢策略,獲利前三大品種是蘋果、天膠和玻璃。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慶連介紹,期貨單賬戶的主觀交易非常容易產生高收益,原因一是自有資金,沒有風控要求,槓桿可以用的很足;二是集中做一個或少數幾個品種,賭對了行情;三是主觀交易進出場點踩得準,資金可以重複利用,通過盈利加倉。

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秘訣竟是“蘋果”

蘋果期貨為何是獲利主力品種?

據資管網數據顯示,上半年期貨品種交易最活躍的前10名是螺紋鋼、鐵礦石、豆粕、蘋果、鎳、甲醇、PTA、菜籽粕、熱軋卷板和棉花。活躍品種中,螺紋鋼、鎳、豆粕盈利人數佔比位列前三。

2018年上半年,在期貨私募單賬戶交易分佈的47個品種中,各品種實現盈利總額3.65億元。

其中,盈利最高的品種是蘋果,盈利總金額為7585萬元。而蘋果期貨上市後出現瘋狂上漲,吸引了資金的踴躍參與。如5月15日,蘋果1810期貨的成交額就高達2528億元,“秒殺”當天滬深兩市各自的成交額1629.9億元和2151.2億元。

在期貨交易市場上,蘋果被不少投資者稱作“金果”。從上市到期價創下歷史高位的2018年6月19日,區區不過半年,蘋果期貨主力合約即實現了從不到8000元/噸的開盤價到超過每噸萬元的歷史最高價的飛躍。

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秘訣竟是“蘋果”

▲蘋果期貨價格走勢

從蘋果期貨主力合約的市場表現來看,期價主要是從2018年2月下旬開啟的一路狂飆模式,尤其是從4月下旬開始,漲勢頗為迅猛。

據中新經緯報道,高頓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牛嘉認為,蘋果期市在當時的大幅走高,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天氣,一個是投機資金。

他進一步談到,蘋果的主要產區基本位於北方,彼時的寒冷天氣對蘋果產量存在一定影響,但他同時認為,當時的凍災對蘋果產量的具體影響或不同於市場上提及的40%-50%那麼多,這個減產量“值得商榷”,在他看來, 25%的減產比例更為可信。

而除了寒冷天氣因素帶來蘋果減產,在牛嘉看來,此前蘋果期貨市場的大幅上漲行情或還與投機因素有關,在他看來,“基於所謂產量優勢和信息優勢的投機,或是小眾產品蹣跚學步過程中無法規避的環節”,而這種投機最終會否複製當年綠豆期貨的命運也並不好說。

盈利其次的是白糖,盈利總額為4061萬元。接著是螺紋鋼、焦炭、棉花、鐵礦石、鎳、新動力煤、天膠、豆粕和焦煤盈利總額均超1000萬元。

另外,各品種的虧損總額達32154萬元。其中天膠虧損2815萬元,成為上半年虧損最大的品種,其次是螺紋鋼、焦炭和鐵礦石虧損金額均超2000萬元。

半年獲利近40倍!廈大碩士狂賺4100萬,秘訣竟是“蘋果”

主觀交易方式的單賬戶收益大幅高於量化交易,主觀交易對震盪行情更能靈活把握,取得更大收益,同時也較難控制回撤,虧損金額較大。在資管網記錄的701個期貨私募單賬戶中,以量化交易策略為主的賬戶有314個,佔比44.79%,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虧損2.13%;主觀策略為主的賬戶有387個,佔比55.21%,上半年平均收益率達8.59%,但量化交易整體回撤控制更優於主觀交易。

對此,濱海天地(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龍芳向記者解釋道,基於基本面研究的主觀交易和基於歷史數據統計的量化交易各有優劣,量化交易的實質更像是在“猜”,力圖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中尋找確定的東西,博取的是一個概率。主觀交易最大的優點是“安全邊際”高,主觀交易從基本面產業研究出發,從眾多品種中通過基本面研究,選擇基本面上有行情驅動題材的品種,然後結合技術分析,尋找基本面與技術面共振的交易機會進行交易,能有效的提高每次交易的勝率,減少試錯成本。

龍芳認為,從今年上半年的全市場看,期貨策略比較於其他策略確實有更靚麗的業績,尤其是期貨套利策略賺取的是價差波動,無論市場漲跌,均可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尤其是蘋果期貨的上市,抓住行情確實可以獲得40倍甚至更高的收益。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